經濟學人──歐洲電業如何賠掉5000億歐元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Ben20303330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981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29, 2009 3:56 pm

經濟學人──歐洲電業如何賠掉5000億歐元

文章 Ben20303330 »

譯者:雷景名

歐洲的電力供應商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

在6月16日,德國的電力市場發生了件非常怪異的事。電力的批發價格掉到了每百萬瓦小時(MWh)負100歐元。換句話說,電力公司必需要付電網管理人錢,求他們把電力輸送出去。那天是個晴朗,微風吹拂的禮拜天。電力需求很低。在下午2點到3點之間,風力和太陽能發出了28.9吉瓦(GW)的電力,這超過了總發電量的一半。在那個時間點,電網無法處理超過45吉瓦的電力,超過這個數值電網就會不穩。而在尖峰期,總發電量超過51吉瓦。所以價格會變成負的,藉此鼓勵電力公司減少發電量以免電網超載。

麻煩的是核能或褐煤電廠本來就設計成要全速運轉,而且不能輕鬆的降低發電量,而太陽能和風力發出來的額外電力是免費的。所以調整發電量的擔子就落到了燃氣發電和硬煤發電廠的身上,發電量掉到只剩裝置容量的 10%左右。

所有再生能源用的越來越多的地方都遇到了變遷,這些事件就是這些變遷的縮影。而這些地方包括了整個歐洲和德國本身。對於環保人士來說,這些改變就是勝利的凱歌。再生且低碳的能源所佔的發電量比例越來越大、幫忙壓低電力的批發價格,而且未來可能會使溫室氣體大幅度減量。但對於既有的電力公司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它們的燃氣電廠被再生能源排擠。它們正因為發電事業而賠錢。它們擔憂風力和太陽能的成長會使電網越來越不穩定,進而導致停電或電壓不足。它們指出在客戶用多少付多少的條件下,如果價格會是負的,那你根本無法好好經營一家公司。簡言之,它們主張再生能源的成長正在削弱既有的電力公司,並用更加不可靠且更加昂貴的東西來取代它們。

切斷電源

歐洲電力公司的衰頹的確令人吃驚。他們在2008年處於巔峰時,前20大電力公司的市值差不多是1兆歐元(1.3兆美元),但它們現在剩不到一半(見圖1)。自2008年9月以來,電力公司一直是摩根史坦利全球股價指數中表現最糟的部門。歐洲前10大電力公司在2008年都有A以上的信用評等,現在只剩5家有此能為。

〈圖1〉
圖檔

而這股衰退潮以再生能源成長最快的德國最為嚴重。該國最大電力公司意昂集團(E.ON)的股價從最高點跌掉了4分之3,而它從傳統發電方式(石化燃料和核能)取得的收入自2010年跌掉了3分之1。而第二大電力公司萊茵集團(RWE)的經常淨收入自2010年以來也跌掉了3分之1。就如同該公司財務長所哀嘆的:「傳統發電方式,講老實話,作為一個業務單元,正為了自己經濟上的存亡奮戰。」

但是不管再生能源發展的如何,這些公司可能本來就會出問題。在2000年之後的10年中,歐洲的電力公司過度投資石化燃料的發電容量,使得整個歐洲的石化燃料發電容量上升了 16% ,而某些國家則上升的更多(像西班牙就上升了91%)。即便是在景氣好的時候,電力市場也沒成長那麼多。更何況後來發生金融危機,衝擊電力需求。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預估,歐洲整體的能源需求在2010到2015年間會下滑2%。

兩個歐洲以外的影饗加劇了這些問題。第一個就是日本的福島核災。這使得梅克爾政府匆忙命令電力公司關閉8座核電廠,並在2022年以前關閉剩下的9座電廠。這驟然的改變給電力公司火上加油,儘管其中許多電廠本來就要關閉。

另一個影響就是美國的頁岩氣革命。這使得原本會由美國消耗掉的煤礦被運到歐洲來了,與天然氣相比,煤的價格就被壓低了。值此之際,碳價跌到谷底,因為歐洲的碳交易系統有太多碳權,而且經濟衰退使得碳權的需求下滑。這減少了對燃煤的處罰金額,使燃煤電廠依然獲利豐厚,但削減了燃氣電廠的利潤。杰拉德•梅斯特雷是全世界最大電力公司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GDF Suez)的總裁,他表示自高點以來,歐洲燃氣電廠已有30吉瓦的裝置容量被閒置,這其中包括了最新的電廠。燃煤成長推升了德國2012到2013年的碳排放量,情勢本來應該正好相反。

所以電力公司的燃氣和核能部門早在再生能源大成長之前,就已經在往死胡同裡鑽,這使得太陽能和風力的成長更具破壞性。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比發電量還要高很多)在德國幾乎占了一半,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則大概占了3分之1。三國的整體容量,包含再生能源在內,遠超過尖峰時的需求。再生能源大幅惡化供過於求的問題。

供給過剩加需求萎縮等於價格下滑。德國尖峰的電力價格已從2008年每百萬瓦小時超過80歐元的價格,下滑到只剩38歐元(見圖二)。(這只是批發價格,住宅用電是每百萬瓦小時285歐元,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高價,這部分是因為電價包含了對再生能源的補助金,而補助金每能源單位是電價的1.5倍)當批發價格下滑時,電廠的獲利程度也跟著下降。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是個數據提供服務公司,它認為萊茵集團30到40%的傳統電廠正損失大把鈔票。

〈圖2〉
圖檔

但實際情況不只如此。再生能源不只減損利潤,它們還給電力公司既有的商業模式帶來變革。麥可•理布萊赫是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總裁,他認為現在的電力公司很像1990年代的電信公司,或現在面臨社群媒體威脅的報紙。他說:「這可是生死存亡的威脅。」

尖載懲罰

在1980年代,提供電力是一件簡單的事。你靠蓋燃煤電廠、核電廠(如果你想要的話)或水力電廠(如果你有足夠的水)來確保隨時都有電力可供使用。你24小時都用全速來運轉這些電廠。這有技術上的理由,燃煤和核能沒辦法輕易地關閉。這些電廠能提供「基載電力」(你永遠需要的用電量)。另外為了替尖峰時期(午餐或傍晚的時候)提供額外的電力,你必須要蓋一些能輕易升載或降載的電廠,例如燃氣電廠。如果你現在想像一下一日電力提供圖的樣子,那麼這張圖應該長的就像千層糕一樣。底部幾層是平坦的(煤、核能等),頂部(天然氣)則呈波浪狀。

自由化掃去了這個整齊井然的系統,讓發電廠依照電力的邊際成本來發電。而再生能源的出現加速了這樣的變革。再生能源有「電網優先使用權」,這意味著電網必須優先傳輸他們的電力。這是法律的明文規定,為的是鼓勵歐洲使用再生能源。但這個規定也很合理,因為風力和太陽能的邊際成本是零,電網本來就會優先乘載他們的電力。所以再生能源擠入了千層糕的底部,但與早已替基載提供電力能源型態(核能和煤)不同,太陽能和風是間歇性的,發電量會隨著天氣變化增加,所以蛋糕底層也變成波浪狀。

現在需求要是上下擺動,只降低燃氣發電機的發電量可能是不夠的。有些燃氣電廠可能必須完全關閉,而某些燃煤電廠可能也必須降載。6月16號就發生了這樣的狀況。這麼做代價高昂,因為降載燃煤電廠很困難。這會使電力價格變得更不穩定,並且對獲利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在舊系統底下,電價會在尖峰期劇升(中午和傍晚),到了晚上則會隨著需求降低而下滑,而電力公司就是靠尖峰電價在賺錢。但中午正是太陽能發電最強的時候。因為電網優先使用權的關係,太陽能會吃下很大一塊的尖載需求,而電價增幅也已因此被壓低了。依據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的調查,德國2008年時的尖峰電價每百萬瓦小時比基載電價高14歐元。但到了2013上半年時,溢價只剩3歐元。不僅平均電價自2008年以來腰斬,尖峰電價也跌掉了將近5分之4。無怪乎電力公司現在那麼慘。

但情況只會更糟。因為歐洲需求和中國投資,太陽能板的成本自2006年以來削減了大概3分之2(見圖三)。在德國,太陽能板發出每百萬瓦小時電力的成本已跌到150歐元,高於批發價格,但低於再生能源的定價和住宅用電價格。這意味著即便德國新政府會砍補助金,德國太陽能發電的規模可能還是會增加。而再生能源對老電力公司的挑戰也會增加。

〈圖3〉
圖檔

另外,過去幾年電力公司一直在套期保值,將它們的電力提前1到3年賣出(例如它們用2010年的價格賣出今天發出的電力)。這使得它們不會完全受到最近價格下跌的影響。它們的合約會在2014到2015年間到期。目前就像意昂集團總裁最近說的一樣:「看不到電價會在2013和2014年回升的跡象。」

木頭和風力

電力公司並不是無力面對這些問題,而且它們也不是都受到同樣的影響。例如英國6大電力公司一直受到它們和官方長期電價合約的保護,儘管它們的獲利低微。

有些電力公司自己就涉入再生能源事業。德拉克斯發電廠之前是英國最大的燃煤發電廠,它現在正改裝成燒木顆粒的電廠。其它電廠則是投資離岸風機的大戶。

但整體來說,電力公司投資的腳步相當緩慢,尤其是在太陽能的部分。舉例來說,電力公司現在只持有德國境內7%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前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太陽能和它們過去習慣的能源型態有很大的不同。舊有的電力公司會持有一座昂貴的大型電廠,而這個電廠的裝置容量是1到1.5吉瓦左右。這個電廠會位於電網中心,電纜會向外幅散,而電力公司就靠這些電線傳輸電力。但太陽能不同。太陽能板便宜、微小(一個中型陣列的裝置容量或許就只有10百萬瓦)而且以是網狀分布,不是軸輻式系統。

電力公司最後可能會更認真看待再生能源,但目前改變步調遲緩。而且電力公司現在反而靠轉出發電業務,經營「下游」活動來面對難關。這些活動包括了交易和提供顧客電力使用上的建議。在過去幾個月,瀑布電力公司(Vattenfall)這家瑞典最大的電力公司,已經勾銷了6%的資產,而3家德國公司,意昂集團、萊茵集團和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EnBW)已經宣布要裁減超過15吉瓦的裝置容量。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則更進一步地提出未來公司走向的規劃。它表示該公司的發電收益會在2012到2020年之間下滑80%,但這部分的損失會被節能工程和再生能源的高收益抵銷。該公司的老闆弗蘭克•麥斯提雅克斯(Frank Mastiaux)說:「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的角色,和我們在能源部門中的位置。」

一刀兩斷

對這些公司來說,痛苦的改變和直落的股價的確值得憂心。但其他人也應該感到憂慮嗎?就像美國智庫洛磯山研究院的艾默里•洛文斯所講的一樣,德國打造起來的低碳事業已經能使太陽能產業不怎麼需要補助金,批發電價不斷下滑,而且對電網穩定度造成威脅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那麼哪裡還有有問題呢?

這兒有好幾個答案可作回應。首先,電力公司的資產價值蒙受巨大損失。它們的市值在過去5年跌掉了5000億,這跌的比同時期的銀行股還多。這些損失本身就值得關注。對於退休基金和其他投資人來說,這代表他們損失資本,而且未來的收益也降低了。對員工來說,這等於薪資降低和失業。雖然這些損失很多早在再生能源大興之前就出現了,但這些損失讓歐洲人在花了大筆鈔票在氣候變遷政策之餘,又多了一筆開銷。目前德國再生能源的補助金一年是160億歐元(還會增加),累計成本大約600億歐元。

另外,電力公司失去了它們作為投資商品的地位。它們曾經穩定、可靠而且能抗通膨,就像股票市場的美國公債一樣。退休基金需要這樣的資產來平衡它們的長期債務。但電力公司無法再擔當此任,下跌的股價和分紅政策都體現了這一點。一直到2008年為止,萊茵集團和意昂集團的殖利率一直都跟德國公債同步。但之後它們就上漲到10%左右,而政府公債殖利率還是維持平盤。再生能源不是唯一風險十足的能源投資。

但最重要的是,電力公司財力減低給歐洲電力系統的未來打上了令人不安的問號。簡單來說,歐洲正慢慢的拼貼出一個由更多低碳且供電斷斷續續的能源組成的電力系統,這會囊括更多的電力供應者,更多的現代電廠(取代煤和核能),更多且更優良的儲電設備和更多的跨國界電力交易活動。而這一切都會由「智慧電網」連接起來。智慧電網能告訴顧客他們正在用多少電,關掉多餘的電器並更有效的管理需求。

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電力公司會扮演兩個重要角色。他們會是最後一線的電力供應者,確保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沒力的時候,電燈依然不會熄滅。而且他們會是投資者,幫忙建立新的大電網。但它們現在看起來沒有足夠的本事做好任何一件事。

到目前為止,它們的確能提供備用容量,而且電網沒有掛掉,連瘋太陽能和風電的德國也沒事。事實上德國的電網比大多數國家來的更穩定(各國統計的穩定指數,德國在歐洲的成績名列前矛)。綠黨因此駁斥再生能源會減損電網穩定度的憂慮,他們指出當風力和太陽能電廠擴及整個大陸時,一定會有一些地方有足夠的風力或太陽光能提供電力,至少白天時是如此。

或許這一切真的會成真。但就如德國電價的擺動幅度所示,要維持電網穩定變的益發困難。電力公司不僅沒有因為敉平太陽能和風力的不穩定性而得到獎勵,現在反而因此淡出發電事業。現在再生能源平均而言不過占德國電力需求22%而已。沒有人知道要是再生能源市占率如政府規定的,在2020年達到35%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更別提要是2050年達到全國目標80%的情況了。

電力公司作為投資人的角色也備受威脅。更新電網所需的金額龐大,在2020年以前歐州就要花上1兆歐元。市值5000億的公司不僅沒辦法付擔這樣的金額,反而會進而裁減資本支出。萊茵集團的資本支出(舉例來說)自2011年以來從64億歐元降倒50億歐元,而大部份的分析師都認為在2015年前它會降到26億歐元,而其中的16億歐元會用在維持既有電廠的運作,只留下10歐元作開發,這可是現值的一半。電力公司沒辦法以目前的狀態投資歐洲希冀的乾淨能源系統。

這對未來可是有影響的。為了要彌補電力公司投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必須勸其他人介入,像退休基金或主權財富基金。但這些個體一直以來只有藉由持有電力公司股份間接投資電力事業,而不是直接投資。而這是有原因的,他們厭惡因為持有政府介入的工程,而要承擔的政治風險,不管政府是透過規劃或是限定價格皆然。有些國家甚至有法律明文禁止同時持有上游(發電廠)和下游(輸配電)的資產。

在過去30年歐洲政府藉由將國營公司民營化和分離發電與輸配電,試圖鬆綁電力市場。它們的目標是促進競爭、增加效率和減低電價。

現在要達成這些目標變的越來越難了。再生能源的市占率不斷成長,壓低批發價格並成功達成降低新科技價格的目標。但是補助成本也很龐大,環境效益目前根本不存在,而且現在對電力公司的傷害高於預期。整個歐洲和德國都將他們自己視為低碳能源的先驅者。但如果它們真要成為先驅者,那麼它們必須設計出更好的電力系統,一方面獎勵低碳能源,但又不會減損穩定度和施加過份且不必要的成本。

原文連結:

European utilities: How to lose half a trillion euros |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ews/briefing/ ... lion-euros

文章來源:

經濟學人---如何賠掉5000億歐元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雷景名/經濟學人-如何賠掉5000億歐元/586937548033979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