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和醫學的差異是: 醫師一次幫助一個人, 公衛一次救一大群人, 或者, 醫師一次害一個人, 公衛一次害一大群人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 ... _ID=339355
讀者10問楊志良
是什麼原因,讓你走上公共衛生之路?
大學前我對公共衛生並無概念,讀公衛是誤打誤撞,但一讀就愛上了。相較於醫師一次只能幫助一個病患,公衛卻能以很少的資源,照顧眾人的健康。例如六○年代臺灣曾盛行「大脖子病」,也就是甲狀腺腫大。臺大教授陳拱北經過調查,發現「大脖子病」導因於對碘的攝取不足,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食鹽裏添加碘,果然「大脖子病」就大幅降低了。
公衛是重要的工作,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經由公衛措施獲得健康的人,雖然得到了幫助,卻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幫助。防疫做好了,不會有人讚美你;做不好,大家絕對罵你。以新流感疫苗為例,沒有人知道防疫措施究竟成功降低了多少死亡人數;也沒有人知道如果沒打疫苗,自己會不會是死亡案例之一。但該做的事,就是要做。投身公衛不會讓人得到金錢,也未必會得到掌聲,但絕對是「積陰德」的工作。
公衛和醫學的第二個差異: 死了一個"病人"之後, 是醫學的錯! 死了一群"健康人"之後, 都是公衛的努力才沒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