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版主: 版主021
-
- R2
- 文章: 265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6, 2009 2:17 am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作者 / 林思宇 攝影 / 陳之俊、張智傑 發表日期 / 2015/1/8
兒童醫療不容忽視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6856.html
小朋友生病了,要看哪一科醫師?
作者 / 林思宇 攝影 / 陳之俊、張智傑 發表日期 / 2015/1/8
台灣未來最嚴重挑戰,林奏延認為是少子儘管兒科醫學會大聲疾呼,18歲以下的孩子要看兒科;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也是如此,但現實生活中,家長總是直覺性的帶孩子就醫,到附近的診所,不會特別到小兒科。
其實,台灣的合格醫師都有看兒童的資格。但父母親都有一種經驗,當小孩發燒哭鬧緊急送醫時,如果到較大的醫院,急診醫師都會要求小兒科醫師看過,才會確定治療;此時會間接了解到兒科醫師的重要。
小朋友的狀況最多的是發燒、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嘔吐、腹瀉等症狀,尤其是感冒,很多家長以為跟大人一樣到耳鼻喉科塗塗藥水就好,殊不知洗喉嚨、抽鼻涕都只是症狀治療,小朋友一時緩解,最怕就是還有問題沒解決。
兒科醫師最擔心,小朋友的像感冒或是腸胃炎的表現,其實是肺炎、心肌炎等難解症狀,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短時間內就會昏倒甚至死亡。如果孩子看的是兒科醫師,當孩子發燒時,兒科醫師不會急忙給退燒藥,而是先看看耳朵、聽胸部、心音,做全身整體的身體評估,才會下診斷給藥。
小孩子生病要看什麼醫師,只是育兒生活的一部份,現代人生的少,如何好好養小孩?年輕父母和準父母好苦惱。現在因為孩子生得少,健保制度是按人頭給的,兒科相對的也少,政府應該要創造友善的生育環境,讓年輕人想生。
其實幫小孩看病不容易,一點點加成,恐無法反映實際多出來的成本與時間。同樣診療,在兒童病人,不論事前準備、檢查過程、事後處置,都比成人時間長、使用人力較多,且較困難。
台大醫院副院長倪衍玄以打點滴為例,大人打點滴,可能不用1分鐘就搞定,但小孩子動輒10~20分鐘。大人做檢查,速度也非常快,如X光幾秒鐘就照完換下一個人,超音波5~10分鐘也可以換人。
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說,小孩子就沒那麼好控制,醫護人員要搬出家中玩偶擺在旁邊,安撫小孩,中途如果孩子哭鬧,又破功。若是弄個半小時還搞不定,就得鎮靜,旁邊還要再加人監控孩子呼吸心跳,人力成本相當龐大。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王主科分享,大人小孩在同個導管室做治療時,常常大人都已經做好了,「我們還在找血管」,穿著9公斤的鉛衣,一站就是一整天,常常都忘記上廁所,但健保錢才給一點點。
王主科曾經做過兒童與成人的心導管檢查比較研究,並進一步分析每分鐘的醫師健保產值,結果發現成人組不管疾病嚴重度,每分鐘點值均超過500點,兒科則是16歲以上到18歲疾病程度簡單這組點值才破300點,16歲以下的兒童,點值都少得可憐,最低只值136.1點,如果換算成錢,時薪跟基本工資有得拚。
台灣未來最嚴重挑戰,林奏延認為是少子女化的問題,現在因為孩子生得少,健保制度是按人頭給的,兒科相對的也少,政府應該要創造友善的生育環境,讓年輕人想生。
人力、物力、困難度都倍增
他還說,政府對於少子女化的重視仍不如對高齡化的重視。一語道破孩子沒選票的困境。
至於未來,林奏延希望近期退休後返回醫院,持續投入臨床工作外,更要投入公益事業,到各地去宣導提高生育率,因為生育率太低,就無法支撐台灣的經濟繼續走下去,未來撫養比愈來愈高,生愈少,年輕一代的壓力就愈大。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項可愛的裝飾,左邊是不一樣的掛號台,小桌子、小沙發,再往裡面走,已分不清楚是診間還是遊戲間。來到二樓,彷彿走進繪本的世界,聞不到一絲醫院味,來看診的小朋友雖有病在身,但都充滿希望的眼神。
全年虧損 只有暑假能獲利
這裡是台灣第一個、也是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兒童醫院,擁有很好的硬體、外觀氣派、一等一的兒科醫師。
2014年7月台大兒童醫院風光掛牌,第一名模志玲姊姊也來祝賀,但歡欣鼓舞的同時,兒科醫師卻笑不出來,「感覺沒有比較好,」多名台大兒科醫師反而擔心,未來的錢從哪裡來?
台大兒童醫院首任院長吳美環,在公開場合總笑臉迎人,一看就知道是親和力十足的兒科醫師,但據同行表示,吳美環看到自己人還是忍不住哭喪著臉,搖頭吐苦水,每天開門都是錢,怎麼那麼努力,還是賠錢?
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為何7月會賺幾百萬元?原來是血汗所堆疊成的。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王主科回憶,7月小孩放暑假,看病不用請假,不會影響到學業,才使兒醫大爆滿,每個診有100多名病童,手術一台接一台,檢查一個接著一個做,即便沒休息也做不完,還多派一組人力幫忙安撫小孩。
看病難,兒科的醫療指引是儘量少用藥、少做治療,但健保是以量計價的制度,也常使兒科醫師在藥費與檢查費上大感吃虧。
例如大人降血脂、降血壓的藥,好的一顆動輒50、60元,小朋友咳嗽藥水10元不到,且孩子常一週就康復,但大人慢性病要吃一輩子的藥。若內科與兒科同樣給付標準,兒科是吃虧的。
又如小兒科耗材不容易製造且造價昂貴,在市場上,大針頭都比小針頭便宜,加上兒童年齡層廣,從0~18歲,身材尺寸不一,需要大小不同的備用器械與耗材,庫房備料的成本也高。不像大人尺寸一致,進貨量又大,庫房備料成本相對低很多。
癌症在成人是健保給付相對不錯的科別,林凱信卻說,小兒腫瘤病人要整個團隊照顧,費用高,就新藥來講,藥商都是大人通過後賺到錢,才給兒科一點。
由於兒科人力、時間與困難度都是成人倍數,許多兒科醫師希望,健保能把人力、物力與困難度一起算進去才合理。
有兒科名醫無奈地說,大家以為小兒疾病所有醫師都能看,不重視小兒科,在醫學中心開會永遠低頭不語,就像個「小媳婦」。
加上在台灣,病人對兒科不夠重視,該到兒科看病的病人紛紛轉往其他科別,也影響兒科就診量。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兒科是18歲以下,因為此時才發育成熟,在台灣也是18歲以下要看兒科。但台灣其實許多孩子感冒、肚子痛、發燒等,常跑到專科門診去,而非兒科。
之前腸病毒大流行時,醫學中心就發現,很多小病人都不是看兒科,而是到耳鼻喉科塗藥水。
家長難纏 醫療糾紛也較多
更何況,兒科還是吃力不討好的科。兒醫界認為,兩大特色是父母難纏與潛在醫糾多。前者因生得少,孩子個個是寶,但小孩打針不容易,不少父母看兒科醫師一次插針沒成功就破口大罵。青壯派兒科醫師回憶,曾有小朋友抽不到血,旁邊姑姑就大聲喝斥說:「你給我注意!」
後者因孩子重症的數目雖不及大人之多,兒科重症的前兆常常是肚子痛、感冒等輕症,如果醫師一時未察覺,病情可能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家長常常難以接受,若法院判決確定,就是巨額的賠償金額。
兒科之所以會空,與上述兩大原因也息息相關。以台大醫院為例,這兩年住院醫師招考,都有收滿額,但一、兩年後覺得和想像的不一樣,最後「落跑」到其他科別的所在多有。
有時候兒科還要做白工。例如講到打預防針,許多兒科醫師就很悶。台灣幼兒的各項疫苗接種完成率,基礎劑都可達95%以上,高於全球平均完成率,打預防針的主力就是小兒科醫師。
但回到現實,政府陸續補助老人、幼兒流感疫苗接種診察費,今年補助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幼童常規疫苗接種診察費,但其他兒童打疫苗不能收費,一名醫學中心小兒感染科醫師說:「這是做愛心的。」
開業的小兒科醫師說,幫小孩子打疫苗是兒科醫師的社會責任,但是政府不提供設備,診所也沒那麼多錢來保存疫苗(疫苗需保存在一定溫度下),溫度1度都不能差,否則就開罰,「打預防針不能收費,還要賠錢做,這未免太嚴苛?」一些醫師說。
偏鄉醫難尋 十顧茅廬請不到
新生兒愈來愈少,加上不受制度重視,近十幾年來小兒科醫師愈來愈難尋,不僅出路窄,年輕醫師少,不少資深名醫也要值大夜班。
林凱信就嘆氣說,兒科是空,「我們小兒血液腫瘤是『空中之空』,」台大是全台灣最堅強的團隊,總共有六個人,其中包括他在內兩人快要退休,另一個也50多歲
現在除了台大、馬偕、榮總等少數醫學中心50多歲的資深兒科醫師不需要值班外,其他醫院都要值大夜班,包括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50多歲、又得過肺腺癌,仍得值大夜班,可見醫師有多缺。
吳俞哖從署立台北醫院退休,一開始到花蓮門諾還需要值大夜班,後來體力受不了,全科就只有她不用輪班,「對同事很不好意思。」
醫學中心人力都缺了,更不用說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說:「小兒科是我們的痛」,在非都會區域根本找不到醫生,鄉下小兒科急診更是缺人。
找小兒科醫師有多難?林欣榮妙答:「十顧茅廬也雇不到!」他每個月都在找,也動員院內醫護人員「協尋」,看有沒有親朋好友是小兒科醫師,可以動用親情,甚至到每個研討會,逮到機會就問,常常談了幾十個醫師,還是找不到一個願意去。
照護後山的台東馬偕醫院,好在有台北馬偕支援人力,不然也會很慘。台東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游昌憲就感嘆:「同事一個個離開我,台北支援非常重要。」
兒童愈來愈少、給付未反應成本、病人紛轉別科等,讓兒科看不到未來。
兒童醫療不容忽視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6856.html
小朋友生病了,要看哪一科醫師?
作者 / 林思宇 攝影 / 陳之俊、張智傑 發表日期 / 2015/1/8
台灣未來最嚴重挑戰,林奏延認為是少子儘管兒科醫學會大聲疾呼,18歲以下的孩子要看兒科;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也是如此,但現實生活中,家長總是直覺性的帶孩子就醫,到附近的診所,不會特別到小兒科。
其實,台灣的合格醫師都有看兒童的資格。但父母親都有一種經驗,當小孩發燒哭鬧緊急送醫時,如果到較大的醫院,急診醫師都會要求小兒科醫師看過,才會確定治療;此時會間接了解到兒科醫師的重要。
小朋友的狀況最多的是發燒、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嘔吐、腹瀉等症狀,尤其是感冒,很多家長以為跟大人一樣到耳鼻喉科塗塗藥水就好,殊不知洗喉嚨、抽鼻涕都只是症狀治療,小朋友一時緩解,最怕就是還有問題沒解決。
兒科醫師最擔心,小朋友的像感冒或是腸胃炎的表現,其實是肺炎、心肌炎等難解症狀,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短時間內就會昏倒甚至死亡。如果孩子看的是兒科醫師,當孩子發燒時,兒科醫師不會急忙給退燒藥,而是先看看耳朵、聽胸部、心音,做全身整體的身體評估,才會下診斷給藥。
小孩子生病要看什麼醫師,只是育兒生活的一部份,現代人生的少,如何好好養小孩?年輕父母和準父母好苦惱。現在因為孩子生得少,健保制度是按人頭給的,兒科相對的也少,政府應該要創造友善的生育環境,讓年輕人想生。
其實幫小孩看病不容易,一點點加成,恐無法反映實際多出來的成本與時間。同樣診療,在兒童病人,不論事前準備、檢查過程、事後處置,都比成人時間長、使用人力較多,且較困難。
台大醫院副院長倪衍玄以打點滴為例,大人打點滴,可能不用1分鐘就搞定,但小孩子動輒10~20分鐘。大人做檢查,速度也非常快,如X光幾秒鐘就照完換下一個人,超音波5~10分鐘也可以換人。
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說,小孩子就沒那麼好控制,醫護人員要搬出家中玩偶擺在旁邊,安撫小孩,中途如果孩子哭鬧,又破功。若是弄個半小時還搞不定,就得鎮靜,旁邊還要再加人監控孩子呼吸心跳,人力成本相當龐大。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王主科分享,大人小孩在同個導管室做治療時,常常大人都已經做好了,「我們還在找血管」,穿著9公斤的鉛衣,一站就是一整天,常常都忘記上廁所,但健保錢才給一點點。
王主科曾經做過兒童與成人的心導管檢查比較研究,並進一步分析每分鐘的醫師健保產值,結果發現成人組不管疾病嚴重度,每分鐘點值均超過500點,兒科則是16歲以上到18歲疾病程度簡單這組點值才破300點,16歲以下的兒童,點值都少得可憐,最低只值136.1點,如果換算成錢,時薪跟基本工資有得拚。
台灣未來最嚴重挑戰,林奏延認為是少子女化的問題,現在因為孩子生得少,健保制度是按人頭給的,兒科相對的也少,政府應該要創造友善的生育環境,讓年輕人想生。
人力、物力、困難度都倍增
他還說,政府對於少子女化的重視仍不如對高齡化的重視。一語道破孩子沒選票的困境。
至於未來,林奏延希望近期退休後返回醫院,持續投入臨床工作外,更要投入公益事業,到各地去宣導提高生育率,因為生育率太低,就無法支撐台灣的經濟繼續走下去,未來撫養比愈來愈高,生愈少,年輕一代的壓力就愈大。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項可愛的裝飾,左邊是不一樣的掛號台,小桌子、小沙發,再往裡面走,已分不清楚是診間還是遊戲間。來到二樓,彷彿走進繪本的世界,聞不到一絲醫院味,來看診的小朋友雖有病在身,但都充滿希望的眼神。
全年虧損 只有暑假能獲利
這裡是台灣第一個、也是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兒童醫院,擁有很好的硬體、外觀氣派、一等一的兒科醫師。
2014年7月台大兒童醫院風光掛牌,第一名模志玲姊姊也來祝賀,但歡欣鼓舞的同時,兒科醫師卻笑不出來,「感覺沒有比較好,」多名台大兒科醫師反而擔心,未來的錢從哪裡來?
台大兒童醫院首任院長吳美環,在公開場合總笑臉迎人,一看就知道是親和力十足的兒科醫師,但據同行表示,吳美環看到自己人還是忍不住哭喪著臉,搖頭吐苦水,每天開門都是錢,怎麼那麼努力,還是賠錢?
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為何7月會賺幾百萬元?原來是血汗所堆疊成的。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王主科回憶,7月小孩放暑假,看病不用請假,不會影響到學業,才使兒醫大爆滿,每個診有100多名病童,手術一台接一台,檢查一個接著一個做,即便沒休息也做不完,還多派一組人力幫忙安撫小孩。
看病難,兒科的醫療指引是儘量少用藥、少做治療,但健保是以量計價的制度,也常使兒科醫師在藥費與檢查費上大感吃虧。
例如大人降血脂、降血壓的藥,好的一顆動輒50、60元,小朋友咳嗽藥水10元不到,且孩子常一週就康復,但大人慢性病要吃一輩子的藥。若內科與兒科同樣給付標準,兒科是吃虧的。
又如小兒科耗材不容易製造且造價昂貴,在市場上,大針頭都比小針頭便宜,加上兒童年齡層廣,從0~18歲,身材尺寸不一,需要大小不同的備用器械與耗材,庫房備料的成本也高。不像大人尺寸一致,進貨量又大,庫房備料成本相對低很多。
癌症在成人是健保給付相對不錯的科別,林凱信卻說,小兒腫瘤病人要整個團隊照顧,費用高,就新藥來講,藥商都是大人通過後賺到錢,才給兒科一點。
由於兒科人力、時間與困難度都是成人倍數,許多兒科醫師希望,健保能把人力、物力與困難度一起算進去才合理。
有兒科名醫無奈地說,大家以為小兒疾病所有醫師都能看,不重視小兒科,在醫學中心開會永遠低頭不語,就像個「小媳婦」。
加上在台灣,病人對兒科不夠重視,該到兒科看病的病人紛紛轉往其他科別,也影響兒科就診量。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兒科是18歲以下,因為此時才發育成熟,在台灣也是18歲以下要看兒科。但台灣其實許多孩子感冒、肚子痛、發燒等,常跑到專科門診去,而非兒科。
之前腸病毒大流行時,醫學中心就發現,很多小病人都不是看兒科,而是到耳鼻喉科塗藥水。
家長難纏 醫療糾紛也較多
更何況,兒科還是吃力不討好的科。兒醫界認為,兩大特色是父母難纏與潛在醫糾多。前者因生得少,孩子個個是寶,但小孩打針不容易,不少父母看兒科醫師一次插針沒成功就破口大罵。青壯派兒科醫師回憶,曾有小朋友抽不到血,旁邊姑姑就大聲喝斥說:「你給我注意!」
後者因孩子重症的數目雖不及大人之多,兒科重症的前兆常常是肚子痛、感冒等輕症,如果醫師一時未察覺,病情可能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家長常常難以接受,若法院判決確定,就是巨額的賠償金額。
兒科之所以會空,與上述兩大原因也息息相關。以台大醫院為例,這兩年住院醫師招考,都有收滿額,但一、兩年後覺得和想像的不一樣,最後「落跑」到其他科別的所在多有。
有時候兒科還要做白工。例如講到打預防針,許多兒科醫師就很悶。台灣幼兒的各項疫苗接種完成率,基礎劑都可達95%以上,高於全球平均完成率,打預防針的主力就是小兒科醫師。
但回到現實,政府陸續補助老人、幼兒流感疫苗接種診察費,今年補助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幼童常規疫苗接種診察費,但其他兒童打疫苗不能收費,一名醫學中心小兒感染科醫師說:「這是做愛心的。」
開業的小兒科醫師說,幫小孩子打疫苗是兒科醫師的社會責任,但是政府不提供設備,診所也沒那麼多錢來保存疫苗(疫苗需保存在一定溫度下),溫度1度都不能差,否則就開罰,「打預防針不能收費,還要賠錢做,這未免太嚴苛?」一些醫師說。
偏鄉醫難尋 十顧茅廬請不到
新生兒愈來愈少,加上不受制度重視,近十幾年來小兒科醫師愈來愈難尋,不僅出路窄,年輕醫師少,不少資深名醫也要值大夜班。
林凱信就嘆氣說,兒科是空,「我們小兒血液腫瘤是『空中之空』,」台大是全台灣最堅強的團隊,總共有六個人,其中包括他在內兩人快要退休,另一個也50多歲
現在除了台大、馬偕、榮總等少數醫學中心50多歲的資深兒科醫師不需要值班外,其他醫院都要值大夜班,包括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50多歲、又得過肺腺癌,仍得值大夜班,可見醫師有多缺。
吳俞哖從署立台北醫院退休,一開始到花蓮門諾還需要值大夜班,後來體力受不了,全科就只有她不用輪班,「對同事很不好意思。」
醫學中心人力都缺了,更不用說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說:「小兒科是我們的痛」,在非都會區域根本找不到醫生,鄉下小兒科急診更是缺人。
找小兒科醫師有多難?林欣榮妙答:「十顧茅廬也雇不到!」他每個月都在找,也動員院內醫護人員「協尋」,看有沒有親朋好友是小兒科醫師,可以動用親情,甚至到每個研討會,逮到機會就問,常常談了幾十個醫師,還是找不到一個願意去。
照護後山的台東馬偕醫院,好在有台北馬偕支援人力,不然也會很慘。台東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游昌憲就感嘆:「同事一個個離開我,台北支援非常重要。」
兒童愈來愈少、給付未反應成本、病人紛轉別科等,讓兒科看不到未來。
- 草帽小子
- V4
- 文章: 441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6, 2008 9:18 pm
- 來自: 南部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
掛在台大醫院裡面都已經賠錢了
何苦成立兒童醫院
花大錢蓋了硬體
然後成立一個營養不良的醫院是要成就什麼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
掛在台大醫院裡面都已經賠錢了
何苦成立兒童醫院
花大錢蓋了硬體
然後成立一個營養不良的醫院是要成就什麼呢?
1984:
當記憶已經靠不住,書面記錄也經過偽造,
到這個時候,
黨宣稱他們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也只能相信了。
當記憶已經靠不住,書面記錄也經過偽造,
到這個時候,
黨宣稱他們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也只能相信了。
- mowball
- 部長級
- 文章: 7182
-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4, 2008 11:24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有錢就有醫師
看政府願意投資
還是想放給他爛 (打小人)
看政府願意投資
還是想放給他爛 (打小人)
- 咖大
- 院長級
- 文章: 22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2, 2006 9:51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感覺和蓋世大運選手村一樣
管蓋不管營運
花那麼多錢蓋之前
蓋章通過的人怎麼不多想一想
管蓋不管營運
花那麼多錢蓋之前
蓋章通過的人怎麼不多想一想
1912年當太監
1949年當國軍
2020年後當醫生
一樣沒指望
-
- 院長級
- 文章: 19123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0, 2006 5:19 pm
- 來自: 歡婆鄉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31931
-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1, 2010 4:51 pm
- 來自: 食在不安心的地方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就是有想過才會蓋啊咖大 寫:感覺和蓋世大運選手村一樣
管蓋不管營運
花那麼多錢蓋之前
蓋章通過的人怎麼不多想一想
你以為他佛心來著的嗎
(賊) (賊) (賊) (賊)
健康自由跟空氣一樣
擁有時忘了它的存在
失去時才知道其珍貴
擁有時忘了它的存在
失去時才知道其珍貴
-
- 註冊會員
- 文章: 481
- 註冊時間: 週二 4月 22, 2014 3:55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brian1968 寫:就是有想過才會蓋啊咖大 寫:感覺和蓋世大運選手村一樣
管蓋不管營運
花那麼多錢蓋之前
蓋章通過的人怎麼不多想一想
你以為他佛心來著的嗎
(賊) (賊) (賊) (賊)



-
- R2
- 文章: 217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18, 2014 5:51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家長自會找到醫生醫,君不見滿街都是醫生嗎? (壓力) (壓力) (壓力)
-
- V2
- 文章: 2503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20, 2014 10:40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大老講的應該是醫學中心的兒科吧!susanwang 寫:家長自會找到醫生醫,君不見滿街都是醫生嗎? (壓力) (壓力) (壓力)
基層就不要再搞了
越來越多人出來
大家都辛苦
推崇
務實科學SOP
務實科學SOP
- rich
- V2
- 文章: 2137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30, 2006 11:24 am
- 來自: Tainan
-
- 院長級
- 文章: 19123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0, 2006 5:19 pm
- 來自: 歡婆鄉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覺得主要是值班,四五十歲,身心都沒法承受連勞基法都不允許的值班時數! (不要啊)
最後由 desktop 於 週三 1月 14, 2015 7:4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台灣是個寶島
-
- 院長級
- 文章: 19123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0, 2006 5:19 pm
- 來自: 歡婆鄉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醫院上班錢少如果朝九晚五,有人會去,加上連續16小時的加(值)班,次日又上班
薪水不如Seven就罷,只怕比病人還早倒下去 (阿飄)
薪水不如Seven就罷,只怕比病人還早倒下去 (阿飄)
台灣是個寶島
- hjh
- 院長級
- 文章: 18720
-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 來自: Taiwan Formosa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有種葉姵雯的感覺
不過台灣醫療確實很需要葉小姐的幫忙

不過台灣醫療確實很需要葉小姐的幫忙

-
- 院長級
- 文章: 18717
-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13, 2012 8:39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每年浪費公帑的費用,挪過來補貼,足足有餘啦。
-
- R3
- 文章: 355
- 註冊時間: 週一 1月 21, 2008 12:08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點值保證一元草帽小子 寫: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
掛在台大醫院裡面都已經賠錢了
何苦成立兒童醫院
花大錢蓋了硬體
然後成立一個營養不良的醫院是要成就什麼呢?
-
- R3
- 文章: 355
- 註冊時間: 週一 1月 21, 2008 12:08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小兒科有難處 訴苦可以
但是不要將其他科別說得輕鬆
一樣看病 都一樣承擔醫療風險 (不要啊) (不要啊) (不要啊)
但是不要將其他科別說得輕鬆
一樣看病 都一樣承擔醫療風險 (不要啊) (不要啊) (不要啊)
- 咖大
- 院長級
- 文章: 22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2, 2006 9:51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萬物會找到他的出處
只是結果不儘讓人滿意
在醫院待得不開心
小兒科醫師當然逃離醫院
這是誰也勉強不來
相同道理
也影響年輕醫師進入小兒科領域
身為小兒科醫師
已經懶得理會這些
不然好像自己像乞丐一樣
要不到兩文錢
還遭白眼
診所能處理的
我處理
不能處理的
轉診
至於醫院兒科扛不扛得下來
這就不是我能力範圍所及
反正講了那麼久
真的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
裝聽不懂的還是裝聽不懂
只是結果不儘讓人滿意
在醫院待得不開心
小兒科醫師當然逃離醫院
這是誰也勉強不來
相同道理
也影響年輕醫師進入小兒科領域
身為小兒科醫師
已經懶得理會這些
不然好像自己像乞丐一樣
要不到兩文錢
還遭白眼
診所能處理的
我處理
不能處理的
轉診
至於醫院兒科扛不扛得下來
這就不是我能力範圍所及
反正講了那麼久
真的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
裝聽不懂的還是裝聽不懂
1912年當太監
1949年當國軍
2020年後當醫生
一樣沒指望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31931
-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1, 2010 4:51 pm
- 來自: 食在不安心的地方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咖大 寫:萬物會找到他的出處
只是結果不儘讓人滿意
在醫院待得不開心
小兒科醫師當然逃離醫院
這是誰也勉強不來
相同道理
也影響年輕醫師進入小兒科領域
身為小兒科醫師
已經懶得理會這些
不然好像自己像乞丐一樣
要不到兩文錢
還遭白眼
診所能處理的
我處理
不能處理的
轉診
至於醫院兒科扛不扛得下來
這就不是我能力範圍所及
反正講了那麼久
真的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
裝聽不懂的還是裝聽不懂



健康自由跟空氣一樣
擁有時忘了它的存在
失去時才知道其珍貴
擁有時忘了它的存在
失去時才知道其珍貴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4345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那個地段幾千坪的租金 一年上億草帽小子 寫: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
掛在台大醫院裡面都已經賠錢了
何苦成立兒童醫院
花大錢蓋了硬體
然後成立一個營養不良的醫院是要成就什麼呢?
建築跟硬體軟體 也花了幾十億吧 每月攤提幾千萬好了
所以不是沒盈餘 是一年虧好幾億
(說長庚好賺的 怎不看看名醫更多的台大?)
- sid027
- V1
- 文章: 1249
-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23, 2011 7:09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這倒是真的....drevil 寫:小兒科有難處 訴苦可以
但是不要將其他科別說得輕鬆
一樣看病 都一樣承擔醫療風險 (不要啊) (不要啊) (不要啊)
很多小兒科也是去做醫美啊!!
- truelovecoco
- 副院長級
- 文章: 13814
-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24, 2006 1:03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兒科不是有診療費加給?
有原裝藥水加成給付?
先同意不擋廢簡表實報實銷再說
有原裝藥水加成給付?
先同意不擋廢簡表實報實銷再說
- chouhj543
- V1
- 文章: 1307
-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08, 2009 4:47 pm
- 來自: 天龍國度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兒科醫師辛苦了 加油
但現今的困境是制度面造成的
在健保體制總額給付
全體醫師都正共同承擔這個苦果
兒科可以強調自己的專業性
而批評其他科別並不能改變現狀
但現今的困境是制度面造成的
在健保體制總額給付
全體醫師都正共同承擔這個苦果
兒科可以強調自己的專業性
而批評其他科別並不能改變現狀
我是周公 我愛做夢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
- polo
- V3
- 文章: 3002
-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5, 2006 11:42 am
- 來自: Sinying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基本上這不是醫師該煩惱的問題
而是衛生署長 醫院院長的事情
醫師該學會把問題丟出去
叫vs值班
就走人阿
現在的病人已不再是病人了呀
每個可憐的病人
都可能是西遊記裡的妖精變的呀
而是衛生署長 醫院院長的事情
醫師該學會把問題丟出去
叫vs值班
就走人阿
現在的病人已不再是病人了呀
每個可憐的病人
都可能是西遊記裡的妖精變的呀
-
- CR
- 文章: 59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6, 2008 11:46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基本上這不是醫師該煩惱的問題
而是衛生署長 醫院院長的事情
而是衛生署長 醫院院長的事情
-
- Intern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週日 10月 05, 2014 10:39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醫療執業環境每況愈下
提出問題讓一般民眾了解是好事
但借此攻擊其他科別
恐有違醫師誓言的精神
同舟共濟一致對外才是上策
提出問題讓一般民眾了解是好事
但借此攻擊其他科別
恐有違醫師誓言的精神
同舟共濟一致對外才是上策
-
- 註冊會員
- 文章: 5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3, 2009 2:10 p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醫界現在只有慘和更慘
並不需要靠攻擊其他科別來顯示自己很慘
更重要的是,醫學會更該發動自己的力量(減診,改善給付條件等)才改變狀況,而不只是新亭相泣
並不需要靠攻擊其他科別來顯示自己很慘
更重要的是,醫學會更該發動自己的力量(減診,改善給付條件等)才改變狀況,而不只是新亭相泣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79
- 註冊時間: 週二 1月 20, 2009 9:35 am
Re: 沒錢、沒醫生,台灣的病童誰來醫?(遠見雜誌)
逃離醫院開業算是還好的,至少一身工夫還在服務病童。
跑去做醫美的就真的回不去了,資源浪費啊!
跑去做醫美的就真的回不去了,資源浪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