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一 11月 11, 2013 11:34 pm
由 TCM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01 am
由 min
心理因素吧?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17 am
由 TCM
min 寫:心理因素吧?
何不自己臨床試看看、摸看看呢?
黃醫師不也是自己嘗試了,也發現了變化。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22 am
由 kwojohn
TCM 寫:min 寫:心理因素吧?
何不自己臨床試看看、摸看看呢?
黃醫師不也是自己嘗試了,也發現了變化。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24 am
由 image
所以中醫怎麼沒發明吊點滴?
而且 有什麼特殊的?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29 am
由 hsu
大陸好像有中藥點滴
這應該可以設計個研究吧
不要老是CASE REPORT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34 am
由 TCM
hsu 寫:大陸好像有中藥點滴
這應該可以設計個研究吧
不要老是CASE REPORT
這不需要中藥點滴,西藥的點滴即可。
若多了解點中醫怎麼運作操作的,就會了解,為何非中原之藥物,中醫有能轉化成中醫藥的理法去使用它,使它變成中藥物使用。
中醫幾多都是由臨床直接觀測、反饋,這就是來自於其較動態性的觀察與監測方法,想做論文的才較會去做設計研究,在臨床的中醫,就直接利用中醫的方法找療效。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37 am
由 newshine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2, 2013 11:56 am
由 image
TCM 寫:http://tw.myblog.yahoo.com/awesomemed-toryfly/article?mid=42&prev=43&next=40&l=f&fid=12
並非特殊或罕見疾病的個案沒有參考價值
大家時間寶貴 沒空看沒有參考價值的個案以免浪費時間 謝謝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4, 2013 11:15 am
由 dtemer92
TCM 寫:脈診:
右寸關 浮緊且數 右尺沉 左寸 浮緊且數 左關略沉 左尺沉
是感冒的脈象
結果幫他打上了點滴
打完後再摸
浮緊改善很多,尺脈也沒那麼沉了
他的症狀symptom跟氣色也改善很多
若是isotonic fluid challenge,
BP會稍微上升 (對於sepsis病人, 意指BP較為穩定) 是自然的現象,
若另外還有一些placebo effect, 除了退燒藥可降低心跳之外, 讓病人安心, 或許在病床上睡了一覺, 不要如此焦躁,
也可能降低tachycardia
進而讓pulsation摸起來比較stable
這些都是科學可以解釋的
或許古人也有觀察到這種現象, 但是不知其所以然, 編一個鬼話連篇的理論來解釋
脈相有效就代表中醫正確?
未免扯太遠
我看診時尤其是心臟科病人常常會摸脈搏, 感受他的atrial fibrillation等等,
急救septic shock病人喜歡摸頸動脈, 看看他BP的強度
你覺得這樣就是因為我認可中醫脈診嗎?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4, 2013 11:50 am
由 ERICBW
醫生的口袋感覺比較好吧.
只是那天遇到die on bed?
打10000瓶都不夠賠.
算了吧.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3, 2013 12:38 am
由 lemel
TCM 寫:
脈診:
右寸關 浮緊且數 右尺沉 左寸 浮緊且數 左關略沉 左尺沉
是感冒的脈象
結果幫他打上了點滴
打完後再摸
浮緊改善很多,尺脈也沒那麼沉了
他的症狀symptom跟氣色也改善很多
老大你似乎沒有讀通中醫的理論,感冒,點滴與症狀改善,作用機轉如何?在你們的黄帝內經或傷寒論不是說的很多嗎?
Re: 感冒打點滴為什麼感覺會比較好----脈象變化
發表於 : 週五 11月 29, 2013 8:20 pm
由 hjh
TCM 寫:中醫幾多都是由臨床直接觀測、反饋,這就是來自於其較動態性的觀察與監測方法,想做論文的才較會去做設計研究,在臨床的中醫,就直接利用中醫的方法找療效。
公嘎阿捏... 啊不就 EBM 裡面最低的那級?
不設計研究... 只出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