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17, 2012 4:12 pm
連結至影片網頁
《清明上河圖》流傳系統表
年 代/ 作 品 /經 歷
1101-1125 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禦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
五 簽,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
1127 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捲入金人地區。
1186 (金)張著、張公藥、酈權、王(yu)、張世積等題跋于圖後。
1260 元朝建立後,《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秘府。為官匠裝池者以
贗本偷換出宮。售予某貴官,中途又為保管人偷售給杭州陳
彥廉。
1351 楊準從陳處購得,題長跋記述始末。次年,江西劉漢從楊準處
獲觀,為之題跋,譽為“精藝絕倫”。
1365 (元)李祁,記圖為靜山周氏家。
1461前後 (明)吳寬題稱,圖在大理寺卿朱鶴坡家。“朱公雲:‘此圖有
稿本,在張英公家。”’
1451-1515 (明)李東陽在圖後兩次題寫長跋,詳記畫面內容和在明代
中朝流傳始末:弘治以後,固歸華蓋殿大學土徐溥所有。
徐臨終時,贈李東陽。
1524 圖歸兵部尚書陸完。陸作題記。
陸完死後,其子售予昆山顧鼎臣家,不久,歸相國嚴嵩、
嚴世蕃父子。
在此期間,社會上流傳很多關於嚴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圖》
打擊、陷害都御史王(yu)的傳聞,並被時人收入筆記著作中。
嚴嵩敗,家產被籍沒,圖入宮廷。
1578 (明)司禮監馮保跋。圖由內府轉入馮保之手。
1644 入清以後,圖先後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1799 畢沅死後第四年,家產被籍沒,圖被收入清宮,並著錄于
《石渠寶艿三編》
1921 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偷運出宮。
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
1945 溥儀攜圖出逃。在通化被截獲。將圖存放于東北博物館,
後撥交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
作者通過對清明節日北寧都城汴梁(今開封)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 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翰林張擇端(西元十二世紀),山東諸城人,是北宋末期職業畫家,曾在畫院任職,擅長畫人物、樓閣、舟車等。
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意態而莫可數記,全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畫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廣泛而細緻地描寫了各種複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清明上河圖》這一不朽傑作,無論從繪畫藝術價值或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
《清明上河圖》長525釐米,寬25.5釐米,其中計有人物684個,牲畜96頭,房舍122座,轎子8頂,舟船25隻,樹木124棵。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準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遊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釐米,長528.7釐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 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舖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裏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 虹橋。
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裏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挂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準。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他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