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集體毀滅台灣各類人才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0, 2010 7:56 pm
http://udn.com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9.10 03:07 am
最近因為兩個浮上水面的案例,使能力分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重要媒體分從正、反面觀點大做文章,但迄難形成共識,遑論找出可行方案、付諸行動。然而,財經專家則幾乎完全置身事外,因為從表面上看,這是個教育問題,與財經事務八竿子也找不出關聯;但這可是大謬不然,這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不僅深切影響經濟競爭力,台灣未來國脈的興衰乃至存續,實繫乎此。
半世紀來,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人力素質遠優於其他開發中國家。其中包括兩面;一面是基本教育的普及,以及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視教育的元素,使每個家庭都將教育子女成材乃至成龍成鳳,視為第一等大事,因而我們具有基本知識的人力至為豐富;另一面是除了正規教育之外,台灣的技職教育十分普遍,且對實務訓練的專注遠高於一般正規教育,數十年來培養出眾多的中層技術人力。如果欠缺此二者,台灣經濟的表現必將大為遜色,而且難以歷久不衰。
但近年來,此二者都逐漸從有利於發展的重要資源,轉為妨礙發展的重大障礙。就技職教育而言,經過十年教改,許多名聲卓著的技職專科爭取升級為科技大學,而且一旦披上大學的外衣,就減低了對實務訓練的重視,不斷向一般大學的非實務性課程轉移。同時,由於技職教育愈來愈不受重視,其預算及師資也遠不能與正規教育同日而語,因而各級技職學校也難獲學生的青睞,多數職校學生仍一意追求擠入正規教育的窄門,使其實務訓練更加受到輕賤。十餘年來旦旦而伐之,台灣經濟迫切需要的中層技術人力正日益匱乏。
至於正規教育,在升學主義作祟、一切考試掛帥下,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搶破頭、不計代價,要讓子女擠入高升學率的明星學校;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則將寶貴資源儘可能投入升學潛力較高的資優學生與應考科目,使競爭力偏弱的學生所應有的資源被排擠,與考試無直接關聯的教學也備受冷落。為扭轉此一歪風,教育當局下令禁止能力分班,卻讓資優生與學習能力偏低者一鍋煮,令前者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而後者則痛苦不堪,視就學為畏途。於是頂尖的人才橫遭摧殘,後段的則出現如少年殺手廖國豪這樣的下場,無奈抱怨「台灣教育害了我!」
台灣經濟發展到今日的層級,一方面需要大量受過扎實實務訓練的中層技術人力,一方面則需要大批卓爾不群的頂尖專業人才。目前的教育制度卻是將兩者一齊抹煞,加上大學教育只重教授論文,罔顧學習成效,我們正在集體毀滅台灣的各類人才,於競爭日烈的國際大環境裡自毀前程。
要補偏救弊,空言消滅升學主義於事無補,根本之道,是讓每一類型的人才都能找到最適的出路,充分依其所長,教育成為既可實現自我成就,復能致力於整體發展的國家棟樑。教育當局既然掌握公權力又操控巨額教育經費,過去的錯誤固應承擔最大責任,今後的改正,更需要戴罪立功。首要的工作,就是正視非精於考試的各層級學生,以遠高於一般學生的經費及更高的關切,幫助他們開發各自的潛能、發展最合宜的專長。這與目前一般家長及教師的認知並不相當,也與教育預算的分配大相逕庭,若無極大魄力與智慧,難以奏功。
對一般正規教育的學生,淺嘗輒止的「能力分組」絕對勝過「能力分班」或「能力分校」,既然禁止能力分班,即應竭盡全力將此貫徹到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教育部若願致力於此,台灣經濟方有未來,至於萬千學子,更不必論矣!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9.10 03:07 am
最近因為兩個浮上水面的案例,使能力分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重要媒體分從正、反面觀點大做文章,但迄難形成共識,遑論找出可行方案、付諸行動。然而,財經專家則幾乎完全置身事外,因為從表面上看,這是個教育問題,與財經事務八竿子也找不出關聯;但這可是大謬不然,這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不僅深切影響經濟競爭力,台灣未來國脈的興衰乃至存續,實繫乎此。
半世紀來,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人力素質遠優於其他開發中國家。其中包括兩面;一面是基本教育的普及,以及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視教育的元素,使每個家庭都將教育子女成材乃至成龍成鳳,視為第一等大事,因而我們具有基本知識的人力至為豐富;另一面是除了正規教育之外,台灣的技職教育十分普遍,且對實務訓練的專注遠高於一般正規教育,數十年來培養出眾多的中層技術人力。如果欠缺此二者,台灣經濟的表現必將大為遜色,而且難以歷久不衰。
但近年來,此二者都逐漸從有利於發展的重要資源,轉為妨礙發展的重大障礙。就技職教育而言,經過十年教改,許多名聲卓著的技職專科爭取升級為科技大學,而且一旦披上大學的外衣,就減低了對實務訓練的重視,不斷向一般大學的非實務性課程轉移。同時,由於技職教育愈來愈不受重視,其預算及師資也遠不能與正規教育同日而語,因而各級技職學校也難獲學生的青睞,多數職校學生仍一意追求擠入正規教育的窄門,使其實務訓練更加受到輕賤。十餘年來旦旦而伐之,台灣經濟迫切需要的中層技術人力正日益匱乏。
至於正規教育,在升學主義作祟、一切考試掛帥下,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搶破頭、不計代價,要讓子女擠入高升學率的明星學校;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則將寶貴資源儘可能投入升學潛力較高的資優學生與應考科目,使競爭力偏弱的學生所應有的資源被排擠,與考試無直接關聯的教學也備受冷落。為扭轉此一歪風,教育當局下令禁止能力分班,卻讓資優生與學習能力偏低者一鍋煮,令前者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而後者則痛苦不堪,視就學為畏途。於是頂尖的人才橫遭摧殘,後段的則出現如少年殺手廖國豪這樣的下場,無奈抱怨「台灣教育害了我!」
台灣經濟發展到今日的層級,一方面需要大量受過扎實實務訓練的中層技術人力,一方面則需要大批卓爾不群的頂尖專業人才。目前的教育制度卻是將兩者一齊抹煞,加上大學教育只重教授論文,罔顧學習成效,我們正在集體毀滅台灣的各類人才,於競爭日烈的國際大環境裡自毀前程。
要補偏救弊,空言消滅升學主義於事無補,根本之道,是讓每一類型的人才都能找到最適的出路,充分依其所長,教育成為既可實現自我成就,復能致力於整體發展的國家棟樑。教育當局既然掌握公權力又操控巨額教育經費,過去的錯誤固應承擔最大責任,今後的改正,更需要戴罪立功。首要的工作,就是正視非精於考試的各層級學生,以遠高於一般學生的經費及更高的關切,幫助他們開發各自的潛能、發展最合宜的專長。這與目前一般家長及教師的認知並不相當,也與教育預算的分配大相逕庭,若無極大魄力與智慧,難以奏功。
對一般正規教育的學生,淺嘗輒止的「能力分組」絕對勝過「能力分班」或「能力分校」,既然禁止能力分班,即應竭盡全力將此貫徹到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教育部若願致力於此,台灣經濟方有未來,至於萬千學子,更不必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