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大作 , 撥有同感, 李大師博纜群書,上通 天文,下知地理,真是佩服。 兄之經歷與弟有許多相同之處,家父在台大較令尊慢一界,主要服務 Pulmonary TB patiens. 我在長庚training , as a Oncologist. 文中提到的人物,有些也是我的老師 ,或舊識。 記上一篇有關家父的文章, 我姪女1997寫的 。
弟 準明
我的外祖父
──王生爨的前大輩子
科目:歷史
老師:劉馨珺
系級:財金一
學號:B86703026
姓名:林明慧
序
本來是想要寫我的祖父的,我的祖父是「伍中行」的合夥創辦人之一,雖然伍中行現在已經沒落了,但在昔日的台灣,伍中行應該可算的上是很有名氣的產業吧!在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那段歷史上,應是可以記上一筆的。只可惜我爸爸是么子,爺爺在我兩、三歲的時候便去世了,而爸爸對他的了解也不多,資料不太好收集,只好作罷,真是蠻可惜的。
不過呢,好在我外公也蠻有一些事蹟可寫的,他是少數在日據時代能受到高等教育的台灣人,而且家境並不好,所以可以想見他的成績有多好囉!他還去了日本念書,光復後再回來台灣,進了台大完成學業,可是我們的老學長呢!後來自然是看了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對台灣的洗禮,這些都蠻有東西可寫的,只可惜我的外公是個不太喜歡說話的人,而且年代已久,很多事情早已不復記憶,更何況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隱私被寫出來給別人觀賞的,所以只能記錄一些零星的重大事件,再從其他人中盡量填補我的內容,不過這些拼拼湊湊的資料難免會有矛盾之處,我只能盡力整理,盡可能詳細。我開始懷疑,那些寫傳記的人一定很會加油潻醋,這實在是要很有想像力的人才能做的工作,令人佩服。
年 譜
大正十二年(1923) 3.18出生於台南市
昭和 五年(1930) 就讀台南師專附設國民小學
昭和十一年(1936) 保送州立第一初級中學(今台南二中)
昭和十二年(1937) 父親胃潰瘍病世
昭和十五年(1940) 跳級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
昭和十八年(1943) 進入日本新潟醫科大學
民國三四年(1945) 日本投降,肄業回台灣
民國三四年(1946) 入台灣大學醫學院
民國三六年(1947) 台大光復後第一屆畢業,於台大醫院任住院醫師
民國三八年(1949) 於台南結核防治院任主治醫師
民國四十年(1951) 結婚,長女出生(筆者母親王清峰)
,於旗山醫院任小兒科醫師
民國四二年(1953) 次女出生
民國四四年(1955) 長男王準明出生
民國四六年(1957) 次男王肇陽出生,回台南結核防治院
民國四七年(1958) 三男王孟文出生
民國四九年(1960) 三女出生
民國六四年(1975) 任台南結核防治院院長
民國六六年(1977) 退休,於台南市開山路開業
民國六八年(1979) 長外孫女出生(筆者)
民國八一年(1992) 雙胞胎哥哥去世
我的外公在大正十二年(民國十二年)三月十八日與他的雙胞胎哥哥一起出生於台南市的建國路,分別排行三、四,名為生鏗、生爨,在這個當時是全台最繁榮的城市裡,我外公的生活過的並不好,或許便是吃的不好,才會取這種炊具的名字吧!?和當時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的窮困之外,我外公一家比別人更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在他十五歲中學二年級那年便因胃潰瘍病世了,家中頓失支柱,接著便如連續劇的內容,我的一些姑婆被迫送人當養女。外公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及六個姊妹。
外公的父親生前在台南州政府當職員,去世後因曾外祖母不太會理財,家道便一直敗落下去。雖然外公的一些伯叔是台南有名的醫生,可惜親戚之間並不太聯絡,所以他們主要都是靠二哥及大姊賺錢來貼補家用,但在當護士的大姑婆十七歲時因戰爭被爭調到菲律賓,此後便沒回來了,後來外公曾託當地的華僑朋友登報尋找,不過至今仍下落不明。而外公念書除了靠獎學金念書之外,有時自己也得打打工。
昭和五年,外公開始他傲人的學業中的第一站,他進入了台南師專附設國民小學,便是最近才過完百年校慶的那個附小,也是我幾個表弟妹所就讀的學校。當時的「國民小學」是日本人才能念的學校,所以可見我外公從小就很厲害囉!大正二十五年,外公進了台灣州立第一初級中學,據我大舅舅說,此校即為今日的台南二中,當時是給日本人念的,反而今日的台南一中才是給台灣人念的,所以台南二中的設備比一中要來得好,這就跟北一女及中山不太一樣,據說中山當時是給台灣人念的,而學生素質是比北一女好的,不過如今還是讓北一女贏得冠軍寶座囉。這是有點可惜的,我的三個舅舅都是南一中的,成績和外公一樣好,卻當不成學長學弟。不過更遺憾的是,在我外公五兄弟之中,就屬雙胞胎兩個最會念書,但外公的三個哥哥卻都只有小學學歷,當時雙胞胎的日本老師保送他倆上中學的,但兄弟中只能一個有獎學金,所以外公的哥哥便放棄,讓給外公去念;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外公的哥哥受日本人欺侮,要他改日本名,他自動退學,發誓自行進修。
後來外公的哥哥去台北英國石油公司做學徒來養弟妹,他一邊做事一邊自修,英文尤其好,退休時在美孚石油公司上班(我不能確定兩個是否為同一公司);因為他住在北投,所以我都稱他為〞北投阿公〞,記得小時候,有一回大家一起吃飯,阿公和北投阿公坐在一起,我那個年紀尚小,不知雙胞胎為何物的表弟居然問說:「我怎麼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阿公啊?」讓大家笑成一團。
當時初中要念五年的,但我外公念了四年就跳級進了高中──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便是今日的師範大學喔,雖然只和別的同學差一歲,但從照片看來外公實在比其他人來的清純 !更有趣的是,李登輝總統和外公是同一屆畢業的呢!昭和十八年(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外公從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高等科第十七回卒業,接著到日本新潟醫科大學(Japan NIGATA Medical College)就讀。不幸的是,外公念到四年級,還差四個月就要畢業時,戰爭卻結束了(雖然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在日本的台灣人便沒有糧食配給,而對外又被美軍封鎖,無法寄信請家人寄錢來,只好向日本同學借錢到農村去買米,再拿到東京黑市去賣來賺取生活費,雖然外公只是輕描淡寫,但那段日子一定苦的難
以想像,不過最後終究是行不通,外公向同學借錢買船票回了台灣。但從日本回〞國〞的台灣人居然還是一樣沒配給,不過幸好不久政府即把和外公一樣未畢業的留日醫科學生集合起來,送入台大醫科。一年後,民國三十六年外公成為第一屆畢業生(我想大概是指光復之後吧!)。外公的畢業論文是用德文寫的,當時還上報呢。外公英文、德文都好,日文更是不用說了(不過他不太會說國語,所以和我這個快要可以算是外省小孩的外孫女不太能溝通,不過他還是最疼我,因為我是孫輩中最大的)而我一個念台大電機的表舅說,他在台大的一項畢業生紀錄上看到外公是第一名畢業的呢,不過我去研圖找卻只有民國四十年以後的畢業紀念冊,而其他零星的資料也沒有那年的。
外公畢業之後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但居然是義務的,沒有薪水,唉!生活唯艱啊。民國三十八年,外公回到故鄉台南,在省立台南結核病防治院(今日的慢性病防治院)當主治醫師;昭和二十六年(民國四十年,外婆他們對當年的事仍習慣用日本的記年)二十九歲的外公和外婆施錦結婚,外婆家裡是從事雜貨進口,家境相當寬裕。外婆和我其中三個姑婆一樣是州立台南女中畢業的,那是當時南部唯一的一所女中,畢業後也去了日本,就讀東京的家政學校,回台灣後在台南光華女中家政班教書,並被選為女生宿舍的舍監;外婆說他們是在什麼國泰人壽的處長介紹下認識的,而外婆的爸爸說外公蠻老實的,就這樣外婆嫁給了外公。
我媽媽(王清峰)出生時,外公在當治療科主任,後來又了做台南衛生局第一課課長,但我外公是那種生性節樸,與世無爭的人,不喜歡那種收紅包的環境,便到了省立高雄旗山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當時曾有省議員要拿錢出來資助外公開業,但當時媽媽已到了上學的年齡,外婆覺得旗山是鄉下,教育是個問題,所以決定搬回台南,外公回結核病院任治療科主任,後來又升任院長,一家人住在宿舍「清風莊」,媽媽說小時候宿舍很大,小孩子們常一起玩躲貓貓,牆外就是果園,一夥小孩經常翻牆過去採芭樂,而宿舍旁的馬路外是一個舊丘,大夥兒就在那兒搭土窯、烤地瓜、灌蟋蟀。
在那段日子裡,媽媽印象最深的是外公對病人的全心付出,毫不求回報,「經常有病人的家屬到家裡來道謝,謝到都用跪的。每到中秋節,病人送來的月餅堆得比人還高,還有,香腸也多得不得了,當時我們家的親戚都羨慕死了。」我想能救活人就是最好的回報吧!
「我們的宿舍就在醫院旁邊,小時候常看到病人出來散步,吐血吐得滿地,倒在路邊。我父親則經常背著一個手提式x光機,跟著防癆車到南部七縣市從事防癆工作。在這個醫療巡迴過程,父親對各個小鎮、山區都非常熟悉,而且樂在其中。當時就有一個省立的肺結核病院,可以想見那時候肺結核有多麼嚴重。」
當年外婆做教員的薪水有兩千元,但當醫生的外公卻只有一千多元。直到六十六年退休時,當院長的外公薪水本俸五百元,加給也才實給3940元,要養六個小孩是蠻辛苦的。
二舅舅說:「父親默默做事,從不計較。他做醫生,但領的是公務員的薪水,
而且一做三十年。二十年前是開業的黃金時代,他又是台大醫學士,在台南,那招牌是很響亮的,可是他以防癆工作為樂,不計較收入。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很難得。父親對錢看得很輕,所以在成長過程,我們也深受影響。而我們從小看到、聽到的都是病人,自然而然三個兄弟也是走上學醫的路,只覺得這職業比較穩定。」
有一陣子外公病得很嚴重,同時又因為替外婆的大姊作保被倒錢,以致使得外公的薪水被查封,用來代步的摩托車也被凍結。媽媽說她印象深刻的是,有天晚上外婆還帶著她在院子裡找看看有什麼可以吃的野菜,這實在真的是我想像不到現實生活中會發生的連續劇劇情,誰會想到當醫生的人家可以苦到這種程度呢?為了貼補家用,外婆開始從事副業,做蝴蝶標本外銷,從採買蝴蝶、製作、與國外聯絡到出口,全靠外婆一手包辦,黏貼標本時,不論天氣多熱都不能開電扇,非常辛苦,而負責張羅一家大小吃喝、買菜煮飯的重責大任便落在我才念初中的二阿姨身上(當時我媽媽已北上念一女中了)。
媽媽說在五m年代的台南鄉下,他們家可能是唯一有訂News Week , Time , Fortune等英文雜誌的人家,外公有很好的閱讀習慣,那些是他經常讀的東西。外公喜歡看書的好習慣對我的媽媽、阿姨及舅舅都有很深的影響,六個小孩念書都不用操心,但外公根本不在意他們的成績,常常說「嘸落地即好」(不會留級就好)。外公的身體不是很好,所以只在乎孩子的健康,媽媽說他們以前念書的時候,到八、九點外公就會過來關燈,叫他們去睡覺,不准再念了; 媽媽都是等外公睡著了才再起來繼續念。我小學的時候,媽媽也常說考不好沒關係,只要懂就好了,不過她並沒像外公一樣說到做到,國、高中時若我考不好還不是照罵。
我外公還是個天真可愛且好心的人,媽媽說:「小時,家中還有美國來的各種郵購目錄、雜誌。父親買很多唱片,大部分是兒歌,他還蒐集各國的國歌,基本上他是一個很天真的人,看電影只看卡通片,最喜歡的是迪士尼的。在我小學六年級時,電影『梁祝』很風行,他不但自己看,還買票請別人看。」外公很喜歡買些〞哩哩摳摳〞(零零碎碎)的東西給我們這些孫子輩的,有點亂花錢的味道,常讓管錢的外婆有點兒生氣。至於說到「梁祝」,誇張的倒是外婆,據說她看了不下十遍喔!
至於當時〞流行〞的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外公倒是沒有講什麼,或許因為我外公真的過得很單純,不會扯上政治的事情,也或許有可能曾有不愉快的經驗不想講出來,據媽媽說,外公在台大的那段期間,曾有一些同學、同事被捉走,而外公好像躲開了還是如何的,她也不是很清楚,外公從來不講這些事情。外公一直以來就都是這樣,喜歡安靜,偶而彈彈琴娛樂自己,很少說話,更不要說是告訴我們什麼他過去的經歷或內心的想法,媽媽他們的一些零星的資訊多是從姑婆等那兒得來的。不過外婆倒是有說她的經驗,她說當年有一次她走在延平郡王祠前,遇上了兩個外省軍人,他們突然用槍托攻擊外婆的腹部,造成不輕的傷呢。我想那一輩的人都會有省籍情節吧!並不是非要對外省人有偏見,實在是國民黨政府當年造成的傷害太大了,而且在軍紀、行政、警政等方面和日本時代形成了強烈對比,自然容易對他們失望囉!
外公從結核病院退休之後,便在台南開山路開診所,不過長期下來都沒有好好休息過,而且每天看病人看得自己都不太舒服,他常有胸痛的毛病,有時會跑去住院,近年來更是嚴重,好像把住院當成休息的時間一樣,尤其他上一次來台北是五年前因為我北投阿公病危住院,而且不久便離開了世界,更讓他覺得看診很煩累吧! 其實外公最想每天餵餵鳥啊──他診所裡養了好幾隻,種種花啊──澆花是他每天看完診後的第一項工作,並且出國玩玩,希望他能早日真正的退休,過輕鬆舒服的生活。
我的父親
家父王生爨先生於民國十二年三月十八日出生於台南市,於民國八十八年二月八日清晨六時,在睡眠中安詳過世於開山路家中。
家父刻苦好學,勤儉自持,一生淡薄名利。行醫逾半世紀,救人無數,受惠者遍布南台灣。台灣50─60年代結核症橫行全台,居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在家父及其他同事努力下,結核病逐年減少,如今全台結核病院已因此改制為慢性病醫院。由台南結核病防治院院長退休後,繼續在開山路懸壺濟世。過世前兩天仍繼續為病人服務。
行醫之餘,家父愛好自然,以讀書為樂,彈彈聖歌、唱唱聖詩,晚年終日以聖歌為伴。錄音帶配合歌譜自唱自娛,百聽不厭。
家父一生無濁無染,天真浪漫,粗茶淡飯不以為忤,不喜繁文褥節,一切以簡單純樸為原則。特別交待「我要去天國,甚快樂」,「送別要最簡單,火化,不做墓」,「空空來此世界,空空回去,最好」。
願父親在天國安寧。
兒 王準明 88.2.9
家父王生爨醫師,行醫逾半世紀,不幸於二月八日清晨於自宅,在睡夢中安然往生,我等隨侍在側,雖極度不捨,但不得不面對事實,謹遵其生前指示,不發訃文,一切從簡,奠儀悉捐醫療慈善機構,並於二月十二日辦妥後事。未及一一稟報,多所失禮,敬請鑒諒。謹此敬告
諸親友
準明 肇陽 孟文
敬啟
清峰 清薰 百合
引用自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doctor/s ... html?id=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公開資訊喔~應該沒有防礙秘密罪的問題.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人肉搜索了吧..
網路真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