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背景醫院 進駐上海浦東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是大股東 指不代表國民黨直接投資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desktop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9123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0, 2006 5:19 pm
來自: 歡婆鄉

台資背景醫院 進駐上海浦東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是大股東 指不代表國民黨直接投資

文章 desktop »

台資背景醫院 進駐上海浦東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是大股東 指不代表國民黨直接投資
2009-11-27 旺報 【特派員季欣麟/上海報導】
 繼明基、旺旺、聯新等台資背景醫院在大陸生根運作之後,又一家台資背景醫院,在上海浦東開幕。

 籌辦二年多、由台灣瑞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金醫院廣慈醫學高科技公司和上海浦東土控公司三方合資組成的新的上海瑞東醫院,11月26日舉行啟用典禮,正式開診。

 陳雲林出席瑞東開幕

 前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大老、環宇公司董事長也是瑞東醫院董事長徐立德表示,這是落實中央關於照顧台商之政策,促進兩岸醫療機構合作重要舉措,環宇公司透過旗下瑞宇公司投資瑞東醫院近1億人民幣。海協會陳雲林會長、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及台商多人出席會議。

 看好台商醫療市場

 但引人關注的是,外界一再揣測的國民黨黨產資金,是否藉由醫院投資進軍大陸。徐立德明白表示,台灣過度政治化,非藍即綠的意識形態,使得這項在陳水扁任內,經過台灣投審會正式批准的投資案,惹上不必要的政治口水風波。

 他表示,2006年4月北京舉行的第一次國共論壇,當時的國台辦主任、也是現在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就在開幕典禮上表示,為了能為在陸居住的台灣同胞提供良好、便利的醫療服務,中國衛生部會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開展適合台灣同胞就醫習慣與特點的服務。因為,當時台商反映最多的生活問題就是就醫難;大陸的醫院診療服務不完善,環境簡陋、問診草率,被台商詬病。

 也在上海開設辰新醫院的聯新國際醫療總裁張煥禎表示,目前他們每周都提供台商客戶,安排專程飛回台灣就診的服務。

 徐立德指出,因為機緣,他發現原來的瑞東醫院大股東傑隆公司,經營不善,投資了1億資本額,除了虧掉資本額,還另虧損了4700萬人民幣。但他覺得瑞東醫院的地點,大有市場,於是著手進行醫院的投資案。

 環宇公司就規畫進行投資,並找來湯臣集團,共同成立瑞宇公司,持有瑞東醫院55%的股份,環宇占55%中的2/3,湯臣占其中1/3。其餘,瑞金醫院占30%,陸家嘴集團下屬上海浦東土控公司用醫院所在土地作價,占15%。他們從台灣環宇匯入600萬美金,又用瑞東醫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了2600萬人民幣,陸續總投資額近1億人民幣。

 請來台灣整形權威當院長

 徐立德表示,環宇公司的動機十分單純,只是想服務台商,認為市場前景良好。而環宇公司的股權成分,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維信集團占22%,為最大股東,其他股東有加拿大楓葉銀行、台灣萬海航運集團、華新麗華集團,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只占9%的股權。他則是被推舉為董事長,並不代表他個人或國民黨直接投資瑞東醫院,純粹是環宇公司的投資行為。

 《旺報》記者詢問徐立德有關環宇公司,繼第一個在大陸的合作投資案瑞東醫院後,是否會有進一步投資大陸計畫,徐立德低調回應,短期內沒有計畫,「我已經老了」,他說,有人建議他們在浦西也開設一家醫院,他也回說,先把瑞東醫院做好再說。瑞東醫院試營運2年多,至今還未獲利。

 徐立德強調,環宇十分看好內地的醫療市場,請來萬芳醫院的資深醫療專家、國際知名整形外科權威王先震為瑞東醫院院長,並延攬曾在內地鳳凰醫療集團服務的台灣醫療管理專家雷宗憲為醫院營運長,希望抓住台商醫療服務的新商機。他說,「我們秉持品質保證、不打折扣、24小時門診」的台灣醫療服務精神,來服務廣大台商。

 瑞東醫院會和老牌的瑞金醫院醫療資源互補,當瑞東缺少醫師時,會從瑞金借調。另外,瑞東醫院也打算和台資背景醫院如辰新醫院,互相支援,建立台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網路。
台灣是個寶島
頭像
好大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文章: 8167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18, 2008 2:58 pm

Re: 台資背景醫院 進駐上海浦東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是大股東 指不代表國民黨直接投資

文章 好大 »

(爽) (爽) (爽) (爽) (爽) (爽) (爽)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圖檔0011242-08 by hrliaw
玉衡乾癬醫療聯盟
http://www.chin-dye.com.tw
xkuk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16552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10, 2024 2:04 pm

Re: 台資背景醫院 進駐上海浦東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是大股東 指不代表國民黨直接投資

文章 xkuk »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