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的年代,臺灣醫療產業依舊看好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27, 2009 10:33 am
嘯狼弟利用聖誕節假期全家回臺省親兼述職,曰「電子業至少五年內玩不出新花樣」,元旦後隻身先行返美,「幹嘛不多待幾天?」「要回去砍人呀!」
日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韓國因金融風暴經濟大受影響,而且被列為亞洲破產國危險名單之一,嘯狼惦念起一位在首爾大學擔任副教授的朋友,便寫了Mail關心他~
不受金融風暴影響的醫療產業
關心韓國朋友,其實同時也想瞭解,在此金融風暴下,韓國人真的有如媒體報導,處境很糟嗎?產業貶值真的一蹋糊塗嗎?那麼我的韓國朋友是否因此而受到影響呢?
不久,朋友回信感謝關懷,他告訴我韓國的經濟情況真的很糟糕,但他十分慶幸自己是在醫療產業裡並在大學教書,並未受到影響。而這與我在臺灣感受到的情況一樣,在不景氣的時候,許多消費性行為大幅緊縮,唯獨有兩個行業一定保持原有的活絡與水準,一個是醫療業,與生命有關疾病或重症醫療,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另一個是則是與升學有關的補習教育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臺灣的詮釋好像有些扭曲)
換一個角度看,從媒體報導上我們看到竹科、中科的製造業、電子業很慘,裁員、減薪,每個公司都叫苦連天;但反觀在醫療產業裡,除了消費性醫療科別,如整型美容業開始萎縮外,其它與生命、重症治療等相關的科別,並未有任何縮減規模或是裁員的情形。
醫療產業和製造業經營模式大不同
一定有人想瞭解:為何在金融風暴下,製造產業嚴重衰退,但醫療產業卻仍可穩定、甚至成長呢?醫療產業和製造業的經濟運作模式又有何不同?雖然嘯狼不是學經濟的,但可就熟悉的醫療產業說明一二。
嘯狼的觀點,高科技電子產業是一個追求高投資、高利潤的產業,業主手上有五塊的資本,卻為了迅速擴張,向銀行借貸,以二十塊開拓新廠,大開經濟規模。所以,在市場消費順暢的情形下,金錢槓桿可以平衡,產業可以持續發展;但當市場惡化消費緊縮,原以借貸發展的電子業或製造業,就必須面臨負擔高利息的高風險,到頭來只能選擇裁員斷尾求生。
但醫療產業的經營模式不同。大部份醫院,多選擇保守與穩紮穩打的方式運作,除了基本的醫療、醫護人員外,醫院的投資就是設備,所以醫院只要撐過前段的投資期,設備成本經過數年的攤還後,使用這些設備來醫療就是做一個賺一個。
再者,當醫院經營者面臨健保局砍給付、或遭遇經營壓力時,醫院會選擇兩種方式自救:一是壓力轉給廠商,要求調整藥價及耗材的折扣等;一則透過PPF制以業績計酬、抽成來規範醫師成本,想也知道醫院怎麼可能會賠本經營呢?
醫藥相關經銷及代理商的利潤受到擠壓
醫療產業的鍊結關係是,健保局、廠商及、醫院,三者緊扣。
以藥品的市場運作來說,本來一顆藥成本是五毛錢,賣給醫院八毛錢,醫院再向健保局申請一塊錢,這兩毛就是醫院賺的藥價差,三毛是廠商的利潤。
但現在醫院從健保來的收入少了,就會希望廠商把進醫院的價錢變成七毛錢,讓它向健保局的藥價黑洞能更大一點。健保局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節省支出,所以硬是壓低健保藥價從一塊錢變成九毛;這時醫院說調降費用是健保的事,我的兩毛利潤不能變,所以進價八毛硬要變成七毛。雖然很多進口商說,它的進貨成本還是五毛呀,但是醫院會說:不然你就不要做。所以,廠商的利潤就從三毛變成兩毛。
總之,最後是藥商的業務人員會從三個人減為兩個人,壓縮的就是藥商。受到關廠撤線壓力的是代理商,受到裁員威脅是經銷商。
醫師的酬勞是醫院控制經營風險的最佳Buffer
那麼,再看醫師在這產業鏈中具備的價值功能。醫師雖是醫院的最重要的角色,但自健保施行以來,醫師的薪資酬勞持續不斷地縮水,至今整體薪資跌幅大約二~三成。那麼,在PPF制規範以業績計酬、抽成的醫師,為了達到業績,要不就是配合醫院政策努力創造新的醫療需求,誘導病患進行多種自費檢查或選擇自費治療項目;要不就是拚老命,拚看診人數。
如我以前文章中《毛巾理論-醫師是條被兩頭擰擠的毛巾》所述,醫師在健保局「總額制度」緊箍咒下,醫師猶如濕毛巾,健保局與醫院經營者在兩頭用力擰擠,醫師待遇「脫水」甚快,尤其年輕的主治醫生,收入慘跌。
所以轉來轉去,醫院經營永遠都會維持一定的獲利水平,即使在不景氣的年代,醫療產業依舊看好。
仍將持續擴張的台灣醫療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人口結構老化,醫療需求只會愈來愈高,醫療產業在未來服務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目前,台灣的醫療產業僅約佔GDP的5%到6%,但在美國佔GDP比率達到15%;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景氣蕭條;醫療產業前景卻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嘯狼推測今年想擠進醫學系的頂尖學子將格外競爭激烈,雖然嘯狼認為擔任醫師工作並不需要一流資質,甚至絕頂聰明的資優生進入醫科還有點浪費,但是此刻又不得不承認醫師行業相較其他行業工作確實是穩定的「金飯碗」。
難怪,前兩天聽到狼媽這般遊說想讀理工類組的小嘯狼:「狼爸的醫師工作真是不錯喔,像現在這個時候,電視上那些失業潮和你爸都沒關係,而且說實在,只要他認真看診開刀別多管那麼業務,(意思就是嘯狼現在很不認真而且很多管閒事 ),收入還會繼續往上升囉!(真好像直銷上線在講課) 你可以考慮噢!」
可是狼媽忘了前幾年,科技公司蜂湧上市、電子新貴爆紅的時候,我們當醫師的覺得多悶啊!
果不然我聽到小嘯狼回答狼媽說:當醫生?還是 「不」了!
他一直是很有主見的孩子。但狼叔要「處理」的人也曾經很有主見...
全文出處:
http://blog.yam.com/ArnoldLee/article/19362218
日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韓國因金融風暴經濟大受影響,而且被列為亞洲破產國危險名單之一,嘯狼惦念起一位在首爾大學擔任副教授的朋友,便寫了Mail關心他~
不受金融風暴影響的醫療產業
關心韓國朋友,其實同時也想瞭解,在此金融風暴下,韓國人真的有如媒體報導,處境很糟嗎?產業貶值真的一蹋糊塗嗎?那麼我的韓國朋友是否因此而受到影響呢?
不久,朋友回信感謝關懷,他告訴我韓國的經濟情況真的很糟糕,但他十分慶幸自己是在醫療產業裡並在大學教書,並未受到影響。而這與我在臺灣感受到的情況一樣,在不景氣的時候,許多消費性行為大幅緊縮,唯獨有兩個行業一定保持原有的活絡與水準,一個是醫療業,與生命有關疾病或重症醫療,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另一個是則是與升學有關的補習教育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臺灣的詮釋好像有些扭曲)
換一個角度看,從媒體報導上我們看到竹科、中科的製造業、電子業很慘,裁員、減薪,每個公司都叫苦連天;但反觀在醫療產業裡,除了消費性醫療科別,如整型美容業開始萎縮外,其它與生命、重症治療等相關的科別,並未有任何縮減規模或是裁員的情形。
醫療產業和製造業經營模式大不同
一定有人想瞭解:為何在金融風暴下,製造產業嚴重衰退,但醫療產業卻仍可穩定、甚至成長呢?醫療產業和製造業的經濟運作模式又有何不同?雖然嘯狼不是學經濟的,但可就熟悉的醫療產業說明一二。
嘯狼的觀點,高科技電子產業是一個追求高投資、高利潤的產業,業主手上有五塊的資本,卻為了迅速擴張,向銀行借貸,以二十塊開拓新廠,大開經濟規模。所以,在市場消費順暢的情形下,金錢槓桿可以平衡,產業可以持續發展;但當市場惡化消費緊縮,原以借貸發展的電子業或製造業,就必須面臨負擔高利息的高風險,到頭來只能選擇裁員斷尾求生。
但醫療產業的經營模式不同。大部份醫院,多選擇保守與穩紮穩打的方式運作,除了基本的醫療、醫護人員外,醫院的投資就是設備,所以醫院只要撐過前段的投資期,設備成本經過數年的攤還後,使用這些設備來醫療就是做一個賺一個。
再者,當醫院經營者面臨健保局砍給付、或遭遇經營壓力時,醫院會選擇兩種方式自救:一是壓力轉給廠商,要求調整藥價及耗材的折扣等;一則透過PPF制以業績計酬、抽成來規範醫師成本,想也知道醫院怎麼可能會賠本經營呢?
醫藥相關經銷及代理商的利潤受到擠壓
醫療產業的鍊結關係是,健保局、廠商及、醫院,三者緊扣。
以藥品的市場運作來說,本來一顆藥成本是五毛錢,賣給醫院八毛錢,醫院再向健保局申請一塊錢,這兩毛就是醫院賺的藥價差,三毛是廠商的利潤。
但現在醫院從健保來的收入少了,就會希望廠商把進醫院的價錢變成七毛錢,讓它向健保局的藥價黑洞能更大一點。健保局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節省支出,所以硬是壓低健保藥價從一塊錢變成九毛;這時醫院說調降費用是健保的事,我的兩毛利潤不能變,所以進價八毛硬要變成七毛。雖然很多進口商說,它的進貨成本還是五毛呀,但是醫院會說:不然你就不要做。所以,廠商的利潤就從三毛變成兩毛。
總之,最後是藥商的業務人員會從三個人減為兩個人,壓縮的就是藥商。受到關廠撤線壓力的是代理商,受到裁員威脅是經銷商。
醫師的酬勞是醫院控制經營風險的最佳Buffer
那麼,再看醫師在這產業鏈中具備的價值功能。醫師雖是醫院的最重要的角色,但自健保施行以來,醫師的薪資酬勞持續不斷地縮水,至今整體薪資跌幅大約二~三成。那麼,在PPF制規範以業績計酬、抽成的醫師,為了達到業績,要不就是配合醫院政策努力創造新的醫療需求,誘導病患進行多種自費檢查或選擇自費治療項目;要不就是拚老命,拚看診人數。
如我以前文章中《毛巾理論-醫師是條被兩頭擰擠的毛巾》所述,醫師在健保局「總額制度」緊箍咒下,醫師猶如濕毛巾,健保局與醫院經營者在兩頭用力擰擠,醫師待遇「脫水」甚快,尤其年輕的主治醫生,收入慘跌。
所以轉來轉去,醫院經營永遠都會維持一定的獲利水平,即使在不景氣的年代,醫療產業依舊看好。
仍將持續擴張的台灣醫療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人口結構老化,醫療需求只會愈來愈高,醫療產業在未來服務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目前,台灣的醫療產業僅約佔GDP的5%到6%,但在美國佔GDP比率達到15%;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景氣蕭條;醫療產業前景卻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嘯狼推測今年想擠進醫學系的頂尖學子將格外競爭激烈,雖然嘯狼認為擔任醫師工作並不需要一流資質,甚至絕頂聰明的資優生進入醫科還有點浪費,但是此刻又不得不承認醫師行業相較其他行業工作確實是穩定的「金飯碗」。
難怪,前兩天聽到狼媽這般遊說想讀理工類組的小嘯狼:「狼爸的醫師工作真是不錯喔,像現在這個時候,電視上那些失業潮和你爸都沒關係,而且說實在,只要他認真看診開刀別多管那麼業務,(意思就是嘯狼現在很不認真而且很多管閒事 ),收入還會繼續往上升囉!(真好像直銷上線在講課) 你可以考慮噢!」
可是狼媽忘了前幾年,科技公司蜂湧上市、電子新貴爆紅的時候,我們當醫師的覺得多悶啊!
果不然我聽到小嘯狼回答狼媽說:當醫生?還是 「不」了!
他一直是很有主見的孩子。但狼叔要「處理」的人也曾經很有主見...
全文出處:
http://blog.yam.com/ArnoldLee/article/1936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