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美國貨”政策將挑起貿易戰
發表於 : 週六 2月 07, 2009 3:12 am
買美國貨”政策將挑起貿易戰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90206/op ... camp=globe
Burton G. Malkiel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加深﹐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正在抬頭。美國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版本的經濟刺激方案包含了一項條款﹐規定基礎設施項目只可採用美國自產鋼材及其他產品。而包裹在“買美國貨”愛國主義華麗外衣下的參議院(Senate)版本甚至包含了更加反自由貿易的條款。
這場“買美國貨”運動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它威脅到了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性﹐有可能使當前的全球衰退最終演變為上世界30年代的大蕭條。福克斯新聞(Fox News)週二採訪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時問及他對“買美國貨”的看法﹐奧巴馬說﹐美國不應發出貿易保護主義信號。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節目訪問時還稱﹐他並不願意看到刺激計劃中有任何內容引發一場貿易戰。顯然﹐奧巴馬是對的。
假如我們不允許美國50個州之間自由貿易﹐那麼像我這樣住在新澤西州的人就買不到夏威夷的菠蘿、加州的葡萄酒和蔬菜、堪薩斯州的小麥、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而我們也不會向美國其他地區銷售藥品﹐那生活將比現在糟的多。正是自由貿易帶來的生產分工讓我們所有人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全球貿易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從中國進口便宜的服裝﹐同時向他們銷售電腦和數據存儲設備﹐那麼我們兩國都會獲益。
誠然﹐自由貿易並不能讓每個人獲益﹐這也是為什麼自由貿易是個很難推銷的概念﹐特別是在經濟困難時期。
如果我是一名紡織廠工人﹐來自中國的進口導致我的工廠關門並連帶我失業﹐那我感受到的痛苦肯定要比其他消費者因為買到便宜服裝而感到的欣喜深刻得多。但痛苦的畢竟只是少數﹐獲益的才是多數。雖然個人買到便宜商品的好處無法與一位紡織工人因此失業的痛苦相比﹐但全民得到的好處肯定要超過由此付出的代價。充滿競爭的市場引發了創新革命﹐也因此誕生了美國如此有活力的經濟體。
對於那位失業工人﹐我們應當向他提供再就業培訓和調整期的幫助﹐並提高過渡期內失業工人的生活保障。同時﹐我們還需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幫助人們做好走向今日社會的準備﹐同時傳授那些靈活的技能﹐讓我們的人民能夠為現在甚至還無法想像的未來社會做好準備。
但“買美國貨”條款只會招來其他國家的報復﹐並可能引起“以鄰為壑”政策在全球的盛行。
美國貨條款在近期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引發了明顯擔憂﹐美國最緊密的貿易夥伴怒氣沖天。該條款將禁止獲得刺激計劃救助資金的基建項目選用加拿大的鋼材和其他原材料。只有在美國缺乏鋼材﹐或者國內價格過高將把項目整體成本推高25%以上的情況下才能選擇外國鋼材。如果“買美國貨”條款獲得通過﹐奧巴馬本月晚些時候首訪加拿大時﹐那儿的人們不會給他好臉色。
歐洲和中國對此的態度一樣明確。歐盟(European Union)已經表態﹐如果美國違反雙方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歐盟不會坐視不管。報復行動和貿易戰可能一觸即發。
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商﹐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給美國造成的失業人數可能要比“買美國貨”條款創造的就業人數還要多。美國彌補赤字所倚靠的國際資本流動也可能因此發生變化。此外﹐該條款還可能延誤一些本可以動工的基建項目﹐因為要備齊全部美國產原料可能沒那麼快。畢竟﹐美國國內的鋼材產量尚不能滿足需求。
1930年時﹐全球經濟就如今日一樣搖搖欲墜﹐當時的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實質上停止了美國進口。我們的貿易夥伴隨即進行了報復﹐全球貿易急劇下滑。多數經濟史學家們現在得出結論﹐該法對當時的全球大蕭條負有很大責任。
之後﹐時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做了任內最後幾件事﹐其中之一就是簽署了要求所有聯邦政府項目使用美國原材料的《買美國貨法案》(Buy America Act, 該法至今仍然有效﹐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已經放鬆)﹐從而讓局勢變得更糟。今天﹐我們必須避免重蹈覆轍。
“買美國貨”條款和其他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能夠帶來的只有失業而非就業。它們是對全球經濟下滑做出的不負責任、會弄巧成拙的回應。“以鄰為壑”政策帶來的將是更多的乞丐和敵對的鄰國。讓我們期望奧巴馬能夠讓他的民主黨同僚听從他本人和英國首相、工黨領袖布朗(Gordon Brown)的勸告。正如布朗在達沃斯所言“保護主義無法保護任何人﹐尤其是窮人。”
(編者按:本文作者Burton G. Malkiel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漫步華爾街》(W.W. Norton出版社2007年第九版)一書的作者)
=
如果買美國貨運動,不能讓美國受益
同樣的,禁止外勞,禁止X國貨,買台灣貨,能讓台灣受益?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90206/op ... camp=globe
Burton G. Malkiel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加深﹐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正在抬頭。美國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版本的經濟刺激方案包含了一項條款﹐規定基礎設施項目只可採用美國自產鋼材及其他產品。而包裹在“買美國貨”愛國主義華麗外衣下的參議院(Senate)版本甚至包含了更加反自由貿易的條款。
這場“買美國貨”運動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它威脅到了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性﹐有可能使當前的全球衰退最終演變為上世界30年代的大蕭條。福克斯新聞(Fox News)週二採訪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時問及他對“買美國貨”的看法﹐奧巴馬說﹐美國不應發出貿易保護主義信號。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節目訪問時還稱﹐他並不願意看到刺激計劃中有任何內容引發一場貿易戰。顯然﹐奧巴馬是對的。
假如我們不允許美國50個州之間自由貿易﹐那麼像我這樣住在新澤西州的人就買不到夏威夷的菠蘿、加州的葡萄酒和蔬菜、堪薩斯州的小麥、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而我們也不會向美國其他地區銷售藥品﹐那生活將比現在糟的多。正是自由貿易帶來的生產分工讓我們所有人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全球貿易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從中國進口便宜的服裝﹐同時向他們銷售電腦和數據存儲設備﹐那麼我們兩國都會獲益。
誠然﹐自由貿易並不能讓每個人獲益﹐這也是為什麼自由貿易是個很難推銷的概念﹐特別是在經濟困難時期。
如果我是一名紡織廠工人﹐來自中國的進口導致我的工廠關門並連帶我失業﹐那我感受到的痛苦肯定要比其他消費者因為買到便宜服裝而感到的欣喜深刻得多。但痛苦的畢竟只是少數﹐獲益的才是多數。雖然個人買到便宜商品的好處無法與一位紡織工人因此失業的痛苦相比﹐但全民得到的好處肯定要超過由此付出的代價。充滿競爭的市場引發了創新革命﹐也因此誕生了美國如此有活力的經濟體。
對於那位失業工人﹐我們應當向他提供再就業培訓和調整期的幫助﹐並提高過渡期內失業工人的生活保障。同時﹐我們還需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幫助人們做好走向今日社會的準備﹐同時傳授那些靈活的技能﹐讓我們的人民能夠為現在甚至還無法想像的未來社會做好準備。
但“買美國貨”條款只會招來其他國家的報復﹐並可能引起“以鄰為壑”政策在全球的盛行。
美國貨條款在近期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引發了明顯擔憂﹐美國最緊密的貿易夥伴怒氣沖天。該條款將禁止獲得刺激計劃救助資金的基建項目選用加拿大的鋼材和其他原材料。只有在美國缺乏鋼材﹐或者國內價格過高將把項目整體成本推高25%以上的情況下才能選擇外國鋼材。如果“買美國貨”條款獲得通過﹐奧巴馬本月晚些時候首訪加拿大時﹐那儿的人們不會給他好臉色。
歐洲和中國對此的態度一樣明確。歐盟(European Union)已經表態﹐如果美國違反雙方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歐盟不會坐視不管。報復行動和貿易戰可能一觸即發。
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商﹐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給美國造成的失業人數可能要比“買美國貨”條款創造的就業人數還要多。美國彌補赤字所倚靠的國際資本流動也可能因此發生變化。此外﹐該條款還可能延誤一些本可以動工的基建項目﹐因為要備齊全部美國產原料可能沒那麼快。畢竟﹐美國國內的鋼材產量尚不能滿足需求。
1930年時﹐全球經濟就如今日一樣搖搖欲墜﹐當時的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實質上停止了美國進口。我們的貿易夥伴隨即進行了報復﹐全球貿易急劇下滑。多數經濟史學家們現在得出結論﹐該法對當時的全球大蕭條負有很大責任。
之後﹐時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做了任內最後幾件事﹐其中之一就是簽署了要求所有聯邦政府項目使用美國原材料的《買美國貨法案》(Buy America Act, 該法至今仍然有效﹐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已經放鬆)﹐從而讓局勢變得更糟。今天﹐我們必須避免重蹈覆轍。
“買美國貨”條款和其他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能夠帶來的只有失業而非就業。它們是對全球經濟下滑做出的不負責任、會弄巧成拙的回應。“以鄰為壑”政策帶來的將是更多的乞丐和敵對的鄰國。讓我們期望奧巴馬能夠讓他的民主黨同僚听從他本人和英國首相、工黨領袖布朗(Gordon Brown)的勸告。正如布朗在達沃斯所言“保護主義無法保護任何人﹐尤其是窮人。”
(編者按:本文作者Burton G. Malkiel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漫步華爾街》(W.W. Norton出版社2007年第九版)一書的作者)
=
如果買美國貨運動,不能讓美國受益
同樣的,禁止外勞,禁止X國貨,買台灣貨,能讓台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