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宜由兩岸易學交流合作啟始
《周易》居五經之首,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 《周易》是一部集文化價值、哲學價值、思想價值和實用價值於一身的天書,它是今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能寶庫。 前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 “中國哲學將來要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學!”
實現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首先是中華文化的復興。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應該是一切愛好中華文化的人士不可不學習的不朽經典!
任輝老師自號東郭先生,1969年生,遼寧省盤錦市東郭葦場人。先生博覽群書,幽默風趣,縱論古今謎案頗具天賦。
東郭先生自比東方曼倩,自認其真面目乃西漢東方朔不知幾代玄徒。 東方朔是何許人? 他有何異能? 據班固《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東方朔字曼倩,二十二歲時曾“上書三千片,自薦漢武帝”! 武帝認為東方朔豪邁,詔拜為郎。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記載:“建章宮後合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以聞,武帝往臨視之。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詔東方朔視之。朔曰:“臣知之,願賜美酒粱飯大飱臣,臣乃言。 ”詔曰:“可。 ”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魚池蒲葦數頃,陛下以賜臣,臣朔乃言。 ”詔曰:“可。 ”於是朔乃肯言,曰:“所謂騶牙者也。 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 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其後一歲所,匈奴混邪王果將十萬眾來降漢。乃復賜東方生錢財甚多”。
東方朔識騶牙已風采絕代,他為何又知匈奴王率眾來降漢呢? 原來東方朔更絕的是,他是“射覆”一代宗師。 “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 覆者用甌盂、盒子等器覆蓋某一物件,射者通過占筮途徑,猜測裡面是什麼東西。 班固《漢書.東方朔傳》記載:“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讚曰:'臣嘗受易,請射之。'乃別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
蜥蜴是壁虎的古稱,漢代皇宮中飼養的餵硃砂的壁虎通身赤紅稱作守宮。 壁虎形象正是像龍沒有角,像蛇卻有足。 乍看起來,射覆無任何規律,所覆之物從一枚硬幣到一隻小鳥,都有可能。 射覆時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不會發生作用,人的聰明才智在這種遊戲面前都要失靈。
東郭先生 以射覆之智,為眾人講解周易如下 :
《易經‧繫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經學家孔安國解釋說:“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東漢大學者劉歆亦認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見《漢書‧五行志》)果真是伏羲細觀龍馬身上的花紋圖案,一下子悟出了八卦圖嗎?
茫茫宇宙,曾讓多少智者先賢為之遐想。 歷代的哲人無不為自己存在於天地之間,參究生死玄機而傷透腦筋。 伏羲究竟依何而畫卦,真相只有一個。
據東郭先生研究, '伏羲則月象而作八卦'。 月亮高高掛(卦喻掛)在夜空,聖人則之。
《周易》最基本的八個卦象,就懸掛在天上,八個卦象即月亮在一個月間圓缺之象。 伏羲用震(?)表示初三日的新月,用兌(?)表示初八日的上弦月;用乾(?)表示十五日的圓月;用巽(?)表示由圓而缺,始生一陰,十六日的月相;用艮(?)表示二十三日的下弦月,復生二陰;用坤(?)表示三十日的晦月,全變三陰,伏於東北。 伏羲又把乾(?)、坤(?)二卦象徵天地,把坎(?)、離(?)二卦象徵日月,以震、兌、巽、艮四卦,象徵日月在天地間周而復始的運行,並繪製了先天八卦圖。
《紅樓夢》是一部用春秋筆法隱寫歷史的小說,作者利用陰陽《易經》學說編排故事暗示真相,是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寶釵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個詩題,四個詞題。每人四首,四闋詞。頭一個詩題《詠〈太極圖〉》,限一先的韻,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韻都用盡了,一個不許剩。”
《太極圖》又稱陰陽對待圖,在這裡主要是取其顏色黑白說事,暗喻華夷黑白顛倒。
太極圖俗稱陰陽魚,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它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最初是怎麼得來的呢?
杭辛齋(1869年—1923年)在《易學藏書》中寫道:
“趙撝謙《六書本義》曰'天地自然之圖,伏羲氏龍馬負之出於滎河,八卦所由以畫也。 世傳蔡季通得於蜀隱者,秘而不傳。趙氏得之於陳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後,此圖遂盛傳於世”。
根據明代人趙撝謙的說法,龍馬負太極圖出於滎河,伏羲覽太極圖而畫八卦。 太極圖怎個來歷,又是個千古之謎,其實千古奧秘只隔一張紙。 伏羲先天八卦圖,亦可以用圖來表示,這個圖就是----太極圖! 若把太極圖均分八份,先天八卦的影像顯而易見。 伏羲先天八卦首先它是一個動態組合模型,可以這麼說:若有了動態的伏羲先天八卦圖,就不愁畫不出動態的太極圖!
《周易正義》孔穎達:“參伍以變”者,參,三也。 伍,五也。 或三或五,以相參合以相改變,略舉三五,諸數皆然也。
《周易本義》朱熹:參者,三數之也;伍者,五數之也。 既參以變,又伍以變。
《周易大傳今注》高亨:參讀為三,伍讀為五。 三五代表較小而不定的數字。
《周易全解》金景芳:參伍是將多種因素聯繫起來,交互參考,以求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周易傳文白話解》劉大鈞:參伍之數,與“參天兩地”之數同,皆古人論天地之數以定“揲蓍求卦之事”。
請看東郭先生怎解千古謎案。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這八個字的要點就在”變”字上。 大衍筮法的核心內容“三變成一爻,需五個階段”, “參伍以變”的本意即是:大衍筮法第一階段(分二),第二階段(掛一) ,第三階段(一變),第四階段(二變),第五階段(三變),一爻衍出要經三變,需五個階段完成。 爻是卦的基本單位,它究竟是怎麼變來的呢? 概而括之,“錯綜其數”! “錯”喻“分”,“綜”喻“合”; 陰陽交媾,分合裂變,而育成一個爻象! 六個爻組成一個卦,初爻的孕化過程,乘當其餘五個爻之模式! 東郭先生這麼詮釋“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其實亦是在註疏:“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繫辭》這幾句十分神秘的話,《繫辭》作者歸根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東郭先生再一次答曰:“聖人假借'爻象'的生成,來說明萬物是如何變化而成象的”。
中國先秦文化有一個特點,越玄奧的東西越簡單,或許在古人眼中簡單就是大美! 圍棋最能代表《周易》的簡易思想,圍棋是由黑子、白子構成,遊戲規則很簡單,卻能演繹出無窮無盡的變化。
讀東郭先生的書, 準備了一件禮物送給讀者----靈感思維。 研究中國古代文史懸案,如果隨著權威定論轉,你了解的皆是陳詞濫調;需向東郭先生學習善於打碎加在思想上的藩籬,將靈感解放出來,才能“茅塞頓開”,“於無聲處聽驚雷”!
對“靈感思維”有興趣的讀者會問:如何讓靈感光臨自己呢? 我國古代莊周著的<莊子>這部經典, 是教人逍遙物外之書,被近代哲學家又稱作哲學著作,我們亦可視為通過 "坐忘" 進行修練靈感思維的教科書。 《莊子‧刻意篇》曰:
"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
東郭先生告訴大家,這17字是修練心智如長江之水,萬里奔騰沒有束縛的口訣。 國學大師南懷瑾(1918~2012)曾為書齋自撰一副對聯:“上下五千年, 縱橫十萬里; 經綸三大教, 出入百家言”。
東郭先生讀南老師對聯有感,風流自賞,得詩一首,題曰:
遼東一隱士,藝多不勝傳。 昔學東方朔,射覆亦絕倫。
上下五千年,豈夠他遊玩。 昨賞堯天月,今辭伏羲還。
門徒嗜紅學,探詢大觀園。 問師黛來歷? 布蓍射八艷。
人心多迷惑。 觀象破機玄。 辨爻剖毫釐,妙處不可言。
東郭先生青年時代亦曾自題一副對聯懸掛在書齋,口氣很大:
胸無半卷書,惟有伏羲三畫卦;
目空天下士,只讓曼倩一個人。
劉夢溪先生所提出的:“紅學三大死結”在東郭先生眼裡只是個芝麻大的事,國學中易學領域的難題才算難題,最有難度的三個問題是:
天地之數為何是五十五?
大衍之數為何是五十?
天地之數和大衍之數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三問,別說各位弄不懂,就連古代的易學大師們亦弄不懂。 讀者可能要說: “幾千年來, 這三個謎題,令先哲們費解,東郭先生前面揭八卦起源,又解太極圖由來,再撩河洛兩圖真面目,他的思想新,極具革命性和挑戰性。東郭先生心中的“易” 是否比西漢京房、東漢馬融、東漢劉歆、東漢荀彧、三國王弼、宋代朱熹理解的“易” 更恢宏,更博大,更通幽而達微呢?還是他賣弄玄虛呢?
且聽東郭先生如何論述這三題是非曲直!
東郭先生答曰:由於"天地之數五十五"的來歷在《易傳》中只講其然,而沒講其所以然,但"大衍之數五十"的來歷,卻沒作一字說明,這又給古今學者留下了諸多猜想:
西漢京房:五十者, 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 凡五十, 其一不用者,天一不用,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焉。
東漢劉歆:是故元始有象, 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為十,成五體。 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
東漢荀彧: “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
東漢馬融: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合五十”。
東漢鄭玄: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氣,凡五行減五,合五十”。
三國王弼:“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夫無不可以無明,必因於有,故常於有物之極,而必明其所宗也”。
唐‧崔憬:“八卦之數相加為五十,艮為少陽,其數三;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九;兌為少陰,其數二;離為中陰,其數十;巽為長陰,其數八;坤為老陰,其數六。”
邵雍曰:“天數二十有五之倍數,合五十”
朱熹曰:“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杭辛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數,既三三見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大衍之數五十”而“天地之數”是五十五,那麼“天地之數” 一段大論豈不成廢話! 惟宋代陸秉洞悉真相。 他說:
此脫文也。 當云“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正五十有五。 而用四十有九者,除六虛之位也。 古者卜筮,先布六虛之位,然後揲蓍而六爻焉。 如京房、馬季長、鄭康成以至王弼,不悟其為脫文,而妄為之說,謂所賴者五十,殊無證據。 (見沈作喆:《寓簡》卷一)
“大衍之數五十”者,實是“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之誤。 陸秉說,“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五十五數”是正確的。 他解說“其用四十有九”是“除布六虛之位” 亦為高論! 陸秉脫文說為何至今只作一家之言,不能成為定論呢? 因為陸秉與古往今來的易學家一樣,不能窺《周易》之大旨,故亦理解不了天地之數為何是五十五。
若問歷代易學大師“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依何產生? 必然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們:是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十個自然數相加而來。 我們再問易學大師,為何用十個自然數相加? 易學大師可能這樣答覆我們,因為天干十個;或者說:十是盈數,或者說:古人崇尚十;我們說古人還崇尚三呢,“三生萬物” ;古人還崇尚七,北斗七星;古人還崇尚十二,一年十二個月;古人還崇尚二十四,曆法有24節氣;古人還崇尚二十八,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當代著名易學專家李守力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來源於太陽曆法”。 我們要知道,太陽曆法與大衍筮法不是一家人;《繫辭》上明白說:“揲之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繫辭》記載的大衍筮法是模擬商周時期一種陰陽合曆,非模擬太陽曆;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源於太陽曆法扯得太遠了。 我們又要追問曆法說? 天地之數,為何不來源於二十八宿曆法、干支曆法? 古今學者皆惟論其然,不論其所以然!當初古人是如何構思天地之數的呢? 天地之數的真相如何? 本質何在? 且觀東郭先生破千古謎案!
《易經》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周易》的幽冥玄奧究竟體現於何處呢? 換句話說,古聖作《周易》他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易經》核心之秘即揭示宇宙、生命及萬物生成的過程!
南懷瑾老師在《易經雜說》中說過,讀《周易》最好不要夜裡讀,因為:“而我卻最喜歡夜裡讀《易經》,可是夜裡一讀,就完了。以後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沒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發現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
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
古往今來,研究《周易》的人不計其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易經》為何這麼難讀難懂呢? 俗儒會說:“因其成書年代久遠,文字晦澀, 故一直沒有人能夠破解”。 這是在作邏輯推理,謬論就這般產生了。 歷代大學者多認為《周易》是一本算命的書,書中的爻辭吉凶悔吝,一直作為易為卜筮之論的有力證據。 東郭先生在這裡再道破一個千古玄機! 歷代俗儒對《周易》的誤解,其根源他們注爻辭只限字面意思。 《周易》作者壓根就不想直述易旨,《周易》中的吉凶悔吝相當於丹經中的鉛汞龍虎, “借喻” 而已。 剝用袁枚的話講,“周文王是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敷衍成文”。 古仙作丹經與文王作《周易》與袁枚作《紅樓夢》皆用的是隱喻。 故漢代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宋代張伯端作《悟真篇》,成書年代並不遙遠吧,文詞又那麼流暢,但又有幾人理解了呢? 若有不服氣者且覽鍾離祖曰:“南辰移入北辰位,金鳥飛入玉蟾村”。 旌陽祖曰:“日精若與月華合,自有真鉛出世來”。 及其“與君說破我家風, 太陽移入月明中。”我們若從字面註解古仙意,必然走錯了路線。 周文王作易辭,同樣亦是用比喻,我們要想入易室窺奧,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家不禁要問,周文王為何採用隱語編爻辭呢? 答曰:《《魏書‧靈徵志》中,記載了恆農王奚斤(369年—448年)上訴曰:“臣聞帝王之興,必有授命之符,故能經緯三才,維建皇極,三五之盛,莫不同之。伏羲有《河圖》、八卦,夏禹有《洛書》、九疇,至乃神功播於往古,聖蹟顯於來世”。
夏之興天帝授命之符是《洛書》、九疇,周文王不僅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又是一位大學者;周文王心裡最明白,大周欲興,不可無天帝授命之符;說白了《周易》即是:“周替商的信物”;二千數百年來,竟無一人洞悉姬昌拘羑里演易真正意圖,如果不知西伯侯演《周易》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注爻辭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周易》作者心中的易旨非在“卜筮”,道家與儒家的祖師爺早已看出靠揲蓍觀象決不能“趨吉避凶”。 那麼,如何“趨吉避凶”呢? 靠“心筮”! 《陰符經》指出,人類應 [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人類應準自然之道做事,不可胡作妄為,背離天道則凶。 故《素書》明白指出 [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
實際上,“心筮” 與“蓍筮”, 在達易者心中,是一而不是二。 “蓍筮” 是“心筮” 的顯像,“蓍筮” 是“心筮” 的影子,“蓍筮” 是對“心筮” 功夫深淺的檢驗。 可以說,深諳“心筮” 之妙,“蓍筮” 百占而不凶。 這個簡要之理,凡夫俗子千年而不覺。
我們自幼辛辛苦苦學習各種知識,其目的,歸根結底無非追求吉祥幸福。 東郭先生的門徒眾多,間有靈通者---崔賓先生,曾問東郭先生如何才能“幸福快樂”,有術可傳嗎? 東郭先生向他初傳獵獲“吉祥”法術----兩論。
何為兩論? (一)道術統一論;(二)內外一體論。
“道”--- 自淨心靈又能引導他人向善的心理狀態。 “術”----是技術,屬於各種知識範疇。 術可學又可藉,道必須自修,道術交合,自然花好月圓。 何為“內外一體論”? 內心之境即是外境。 譬如:若自己是一朵玫瑰自然彩蝶環繞,若自己是一泡屎溺引來的必然是綠頭蠅。 可謂有什麼樣的心,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一句禪語說得好:“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所謂:大道易簡,東郭先生二十餘年驗證這“兩論”真實不虛。 東郭先生撰這部書最想告訴大家的並非是《紅樓夢》作者是誰,而是想把自己辛苦二十餘年從傳統文化中學得的“兩論”傳播開來,好讓南瞻部洲眾生家家幸福,人人快樂!
《十翼》中《繫辭》是精髓,讀者只要看懂了《繫辭》,就對《周易》懂了一半了。 作《繫辭》的人哲學修養絕不低於孔子,完全可以與老子試比高。 那麼《十翼》究竟是誰作的呢? 東郭先生已解答這一千古之謎案。 據東郭先生研究,《十翼》的真實作者應該是孔子嫡孫---子思!
子思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生卒年不詳,學術界一般認為大約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約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漢書‧藝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孫,為魯穆公師”。 孔子作為一代大教育家,他固然很重視對後代的培養和教育。 子思的啟蒙受之於孔子,孔子對於子思寄予厚望,《聖門十六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孔子晚年閒居,有一次喟然嘆息,子思問他是不是擔心子孫不學無術辱沒家門。 孔子很驚訝,問他如何知道的。 他回答說:“父親劈了柴而兒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繼承父業,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十分努力地學習絲毫不敢鬆懈。”孔子聽後欣慰地說:“我不用再擔心了。”子思在祖父孔子的教育下初步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而且接受的是孔子晚年的學說。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孔子晚年傳授子思儒家易學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子思受祖父之真傳,其代表著作《中庸》,終成帝王之師。 南宋朱熹以《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並為之注,元明清用朱注《四書》取士,自此以後,《四書》之流傳日廣,成為學子必讀之書。 《中庸》哲學以二五為中,與《周易‧繫辭傳》的思想是一個鼻孔出氣。
《周易‧繫辭傳》開篇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清代大學者錢大昕在《中庸說》中說:“孔子作《易‧十翼》,彖傳之言中者三十三,象傳之言中者三十。其言'中'也,曰'正中',曰'時中',曰'大中',曰'中道',曰'中行',曰'行中',曰'剛中',曰'柔中'…故嘗謂《易》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子思子述孔子之意而作《中庸》,與大易相表裡”。
據東郭先生研究,《十翼》與《中庸》言“執中”“得中”“用中”的思想同心共振。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周易‧繫辭傳》不厭其凡的揭示《周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 子思《中庸》之道的基礎亦是天人合一: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值得注意的是,子思言天道的問題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子思率先放大了儒學的唯心主義。 博學人在《子思、思孟學派及其五行說》中說:“子思的思想具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神秘性。《中庸》二十四章說:"至誠如神"。達到"誠"便具有無比神奇的威力。甚至還認為,只要"至誠",就可以預卜凶吉。國家將要興旺,就一定有禎祥的預兆”。
且覽《繫辭‧上傳》第十章: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 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繫辭》作者認為天生神物,蓍草和靈龜,聖人有所依之;黃河出龍圖,洛水出龜書,聖人有所則之。 本章首先申明《易經》的神妙作用。 《繫辭》中又諸如“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繫辭》作者深研學問,闡述萬物幾微奧妙,思想言論充滿神秘主義。
出於子思編纂的《中庸》亦習慣“子曰”句式,例如第十三章,"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在古聖看來,作人準則應符合天地之道。 這個理論,《繫辭》說了,《中庸》裡講了。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一朵奇葩,易之為書,它是以自然界實體物象-----日月(運行變化)為根據。 《易經》最原始之用有四,一則:它指導曆法;二則:它指導政治;三則:它指導醫術;四則:指導丹學,煉丹之目的求與天人合一,達真人之境界。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與張仲景《傷寒論》的真髓步步契合《周易》的天道原理。 東郭先生遙想昔年,習易終極目的本是想注《傷寒論》,給祖國醫學獻上一枝春,欲做一回傳統醫藥王子。
東郭先生今朝放眼紅學,乃不禁喟然歎曰:300年紅學與1800年的《傷寒論》情景相同,當今世人皆未盡獲妙旨。
馮其庸先生說:“世間學問是不怕比較和不怕歷史檢驗的,而世間的假學問、騙人的把戲,哪怕喊得更響,到頭來總歸要被人識破的。被攪渾的水,不可能永遠渾下去,到頭來總歸是會被澄清的。”(《祝賀<俞平伯全集>的出版》,《紅樓夢學刊》1998年第2期)
紅學的大河被有的人攪渾,馮其庸先生說“到頭來總歸是會被澄清的”。 那麼,關鍵的是, 何時澄清呢?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的一個故事,主要描述周瑜為陷害諸葛亮,命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 諸葛亮算定大霧之日,借魯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疑霧中有埋伏,令以亂箭射之,待雲開霧散,孔明已安全借得箭,曹操追之不得,即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原文這樣說道:
卻說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 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東郭先生剝用諸葛亮的話說:“凡研究明清小說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精曆法,不解讖緯,不明易理,是庸才也。”《周易》豐之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漢書‧五行志》曰: “豐其沛,日中見昧,折其右肱,亡咎。 ……明小人乘君子,陰侵陽之原也。”俗語說:烏雲遮不住太陽,月亮又豈能蔽日?
自古兵法術數不分,章太炎對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有精湛的研究, 他在《譚張遺跡》的序言中說:“自昔虞仲翔、劉誠意輩,往以占術贊軍,其成效不可誣。天道玄遠,固非淺見所能測也。”
東郭先生測定,紅學天空的霧霾之氣象被驅散,刻期應該歲在甲午(2014年)。 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宮觀大多有「星宿殿」,供奉六十甲子神。 甲午之歲章詞大將軍執年行令,章詞大將軍名為章文粹, 又稱章詞,道教認為章詞大將軍自幼學習儒家五經,精通文化,故甲午之歲主國學之昌明。 術數學千古不傳之秘----全息共振之奧,袁樹珊在《問答十八條》中曰:“近玩《繫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二語,頗有會心,蓋吉凶各從其類。如家有喜慶事,不止一人歡欣,必有親朋躋堂稱賀,亦不止一身吉服,必有鼓樂喧填,彩燭輝煌,雖行路見之,皆不問而知為喜事。 如讞獄,一般鬥殺,必有器具鄰證,戶婚必有媒保書券,不徒決於兩造控辭也”。
甲午年,甲為木,且為一,又為始。 午為火,甲午相連,木火通明,傳達文明之象,“甲午” 這一歲星乃開創一代學術新風之天符。
東郭先生之學生們問,您就這麼樣算定的嗎? 東郭先生說豈敢!
宋代奇人邵雍一生的學問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邵雍是華山道士陳摶的再傳弟子李之才的得意高足。
邵雍在《皇極經世》中演繹了一個龐大的歷史年表,這個年表緊緊圍繞先天六十四卦圓圖而旋轉。 邵雍在《皇極經世》中自堯舜推起,由於不欲觸及當朝政治問題,這本書只推到了宋神宗熙寧十年。 我們依據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全息理論,拿《皇極經世》不單單可推算歷史,亦可推算紅學命運。 按邵雍卦變原則“鼎”卦主管公元1984—2043共60年。 鼎卦,木之上有離火,為燃炊烹飪之象,鼎有去舊立新,改過遷善之意。 所以只有在這個六十年中,紅學的權威論斷開始被打破,革故立新必與“鼎卦”應之。鼎卦主60年,那麼在這60年中,哪一年曹雪芹暴露出真面目呢? 再把鼎變之,以定60年流年卦。 60年中以60個卦相配,……2000年小過、2001年漸、2002年蹇、2003年艮、2004年謙、2005年否、2006年萃、2007年晉、2008年豫、2009年觀、2010年比、2011年剝、2012年復、2013年頤、2014年屯、2015年益、2016年震……
2014年流年卦為屯卦,值得注意:《屯》卦辭曰: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1986年6月,周汝昌先生在第二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紅學的結構學。 周汝昌先生把紅學的結構學當作一門專學來看待,以前卻從未有人專門想考過這個學術問題。 那麼曹雪芹是如何組織小說的結構呢? 周汝昌的答案是:“他的原書是'十二乘九'為結構法,就是以每九回書構成一個'單元',到第十二個九回完畢,即一百零八回時,全書收煞告終。”研究“紅學的結構學” 有怎樣的意義呢? 周汝昌先生說:“研究《石頭記》的結構學和探佚學,並不僅僅是為了小說野史的事,這關係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樁特大事故與事件,對其意義的任何低估,都將造成泯沒是非、顛倒美惡、即降低我國民眾文化素質的嚴重後果。”(《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第220-221頁)
研究紅學絕不能缺少周老這樣的奇才,但遺憾的是,周老只能提出高水準的紅學問題,卻無緣正確解答問題。 新紅學整個體系,如同在沙灘上建的樓閣,根本沒有基礎,什麼“探佚學”更屬於子虛烏有之學。 實際上,曹雪芹《紅樓夢》的書稿一張都沒有丟失,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即是真本,研究探佚學是畫蛇添足。 如果說:“十二乘九”的一百零八回結構說是子虛烏有! 那麼袁枚作《紅樓夢》時究竟考慮小說的結構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 東郭先生揭示昔日袁枚是如何按排小說結構的! 袁枚作《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是套用了邵雍的《皇極經世》中的十二闢卦理論。 邵雍在《皇極經世》中創立了時間的新單位,他稱之為“元、會、運、世”。 簡單講: 邵雍根據年、月、日、時,提出元、會、運、世四個時間進程。 按照一年有12月,規定一元有12會;
按照一月有30日,規定一會有30運;
按照一日有12辰,規定一運有12世。
因此,1元=12會=12×30=360運=360×12=4320世,
又規定一世為30年,則一元為: 1元=4320×30=129600年,
一元便是代表這個世界文明形成到毀滅終結的基數。
元、會、運、世各有卦象表示,每年的天文、地理、人事發展變化亦有卦象表示。 按其方法,以此類推,乃至每月、每日、每時、每分、每秒、所發生的事物皆可用卦象表示。 邵雍正是按照時間單位編織了一個宏大的宇宙歷史年表,只要洞其玄機,用其衍化之理,朝代興亡、世界分合、自然變化皆未卜先知矣。
邵氏將漢代盛行的十二闢卦演繹於1元之中,則每一闢卦經歷的時間為:129600÷12=10800年。 邵康節《皇極經世》:十二會者,當十二地支,以十二闢卦當之,復子、臨丑、泰寅以至剝戌、坤亥是也。 於此十二會之三百六十運,則以先天圖之次,除四時外之六十卦,每卦當六運,由復、頤、屯以至觀、比、剝是也。 逐卦取其一爻變六卦,每卦為一運。 若每運之卦更取其一爻變六,一卦為六十年,是卦又取一爻變六,則一卦為十年。 且當六十年之卦,以是卦為甲子。 準先天圖之次,亦除四時卦,則此外六十卦,每卦當一年。 再者一元之十二會,開物於寅會之中,閉物於戌會之中。 故八會有物,四會無物。
《皇極經世》的卦變規律,可統攝萬物的變化,當然亦可用來推演國運。 《皇極經世》是以復卦、臨卦、泰卦、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十二闢卦配一元十二會。 易學中的十二闢卦學說興於漢代,不論是宋代的《皇極經世》,還是漢代的孟氏易、焦氏易、京氏易都離不開十二闢卦學說。 既然《紅樓夢》是古代文化的大成之作,我們應當把《紅樓夢》的結構學說放在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大座標上去考察去思辯。 先天易的陰陽消長循環模式,是邵雍構建《皇極經世》一書的核心綱要。 在古人看來,朝代更迭亦是遵循陰陽之消長法則,宋滅元興,元衰明起,明亂清侵,亂生於治,大清必然亦要由治轉亂由盛轉衰的。 《紅樓夢》第二回回目稱作“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紅樓夢》是何主題? 冷子興開篇即出場,冷子興這個名子開篇明義。 冷子興的“冷”是何意? 這又是一個千古之謎,若不明《紅樓夢》結構學,即難窺壺奧! 玄機是這樣的,冷喻北,冷是對“子”的補注。 “子” 又喻什麼呢? 十二闢卦以十二個卦分主十二月。 京房云:“《復》,一陽子,十一月”。 且觀圖,圖中陽盈為息,陰虛為消。 自《復》至《乾》六卦為陽長,自《姤》至《坤》 六卦為陰消。 十二闢卦之首為復卦,復卦喻一陽復生,復卦方位在北,地支配子。 冷子興的“子” 喻十二闢卦之首-----復卦。 十二闢卦中,姤卦主衰落,而復卦主重興。姤為陰,復主陽,姤喻清廷,復喻明朝。 故而,冷子興三字暗喻“反清復明”。復卦,代表子月(11月),一陽來復。 子月中有大雪、冬至兩個節氣,《漢書‧律曆志》曰:“萬物滋於下,孳萌於子。”《周易參同契》又曰:“故'易'統天心, 復卦見始萌”。 故而,復卦為子月,子月又稱萌月。 萌月之萌,若拆開,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即是一個“明”字。 僅從冷子興之名亦可了知,袁枚作《紅樓夢》主旨為“夷狄猾夏, 驅清復明”。
袁枚為何要寫“賈雨村”這個人物呢? 袁枚意氣風發之際與官場拜拜了,袁枚卻視為一生英明決斷之一,而得意非凡。 袁枚遙想當年,若不果斷出離官場“賈雨村” 恐怕就是他。 袁枚青年時期醉心於功名,12歲中秀才,20歲出頭就登科及第,點了翰林,可謂是少年得志。 袁枚詩曰:“若水連山路幾重,今日身在蕊宮中。”可見當時的袁枚是何等的雄姿英發。 1742年春天,翰林院散館,袁枚沒有通過滿文翻譯考試,於是被外放做了知縣。 袁枚目睹了當時官場的黑暗與腐敗,袁枚在江寧縣做縣令時與一些有民族氣節的學者結為知交,他改變了初衷,流露出懷念前明王朝的心情,乾隆十三年在任的袁枚修成《江寧新志》即是明證。 今人鄭幸《袁枚年譜新編》:中說:“今檢是志,發現其《藝文志》大量載錄錢謙益、屈大均、錢澄之等違礙人物之詩文,又其《人物傳》中亦大量轉引卓爾堪《遺民詩》之人物小傳。此種文字,在文字獄橫行之乾隆年間,不可謂不敏感也”。
華夏自古名士出江南,真名士皆傲骨。 十八世紀,乾隆統治時期,袁枚膽敢傳揚抗清志士的詩文,我們根本不須再用什麼考據,他的真面目就是-----一個志士,否則他不會幹易遭滅門九族的事。 東郭先生認為,研究史學比研究“相對論” 還要難。 有許多歷史人物,有時心裡是苦澀的,臉上卻顯示甜蜜蜜;有時心裡說是,落筆卻是非。 羅丹說過:“什麼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牢記這句話,你就能練出史學真功夫。 可嘆的是,人間又能出幾個羅丹呢?
袁枚在仕途高升之際,他為何急流勇退了? 千古之謎男兒不覺,惟鄭幸老師,可謂“玄蟬知金風”,她已覺察出袁枚個中心事。
袁枚曾作《笑賦》曰:
又見夫舍樂士,趨熱官,自投苦縣,自上危竿,取下千怨,博上一歡。 或同謀而異獲,或始笑而終嘆,從高墜者輒碎,泛海泊者大難。 然後鶴唳思聞,蒓羹想餐,不已顛乎!
袁枚若不作《笑賦》,那麼,在《紅樓夢》中決不會塑造出賈雨村這個藝術人物。 袁枚經七年縣令史,悟出了在東夷統治下棄官的好處,他通過刻畫賈雨村的人生經歷,讀書人不過經苦讀,赴京殿試,做官,謙謙君子轉變成利欲熏心奸狡圓滑之人,接下來再勾結權貴,高升,循私枉法,獲罪,革職,這就是一個士人一生的規律。 袁枚所以寫智通寺山門上的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是對於那些在名利場中孜孜以求的人一記當頭棒喝。
東郭先生喜讀奇書,嗜好破解古傳之秘讖,崇尚西漢奇人東方曼倩。 實際上,歷代像東方曼倩這樣的奇士,在哲人眼裡亦奇亦不奇。 偉大的古羅馬時代的著名哲學家聖‧奧古斯丁曾說過一句名言:“奇蹟的發生,並不違反大自然的定律,只不過是違反了我們目前所知的大自然定律。”
中國古聖先賢說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與當代科學家說的“宇宙全息統一論”, 其實是大同小異。 何為“宇宙全息統一論” ? 若用一句話概括:“整體包含局部,局部包含整體”。
《紅樓夢》作者作詩的風格與其所抒發的詩詞創作觀,全息著作者真實身份。 在這一章裡,從全息角度亦可證明東郭先生推算《紅樓夢》作者問題的正誤。
魯迅先生曾這麼說過:不管“紅學家”的研究成果有多大,不管“紅學”的爭論有多麼激烈,大家其實都有一個一致的觀點,那就是真正能夠解讀《紅樓夢》之謎的金鑰匙,最終還是在《紅樓夢》文本當中。
劉夢溪先生曾感慨的說過:孟子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大丈夫”,是這種“敬”的精神;陳寅恪畢生守持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是這種精神;《紅樓夢》中鴛鴦寧死不做賈赦的妾,同樣是這種精神。 學者有了這種精神,可以不盲從,不屈從,不妥協,不曲學,不阿世。 為了守持這種精神,必要時可以“一死從容殉大倫”。
《論語》曰:“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東郭先生自言可以改變心態,但絕不改變目標,預備要和未來的戰友們或許能與暫且奉行“新紅學” 的學者們殊途而同歸,共遊真理的大海。 正如魯迅先生一首詩裡說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以上介紹完東郭先生所述之易學要旨,筆者認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由兩岸易學交流合作啟始。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一朵奇葩
版主: 版主006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7915
-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10, 2024 2:04 pm
Re: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一朵奇葩
Алой121.4рассreflLiviMollGranупраМедястудптицМачиУшакCindJohnBR22LeifAgniMoreБессPeteФридArmi
GotaChihgiveVaclредаWingWillСелиRetuИллюЕвпаIntrBeauNazcConcиспрMukuChriMatiNathАртиLewiPlan
GlisThomLuisмгноЛейзBlacУстаXVIIФлороргаApplModoпоющEdgaсертThomРыбасупеZbigоднаMariCotoсерт
ГоршCotoSelaLogiНэмеElegгодостолAtikсертVictVictstylСмирСеместихНемоцерк1930ЛюбиThomПротIlan
УильДэвиместZoneZoneZoneZonediamZoneMORGZoneZoneZoneZoneZoneЖурбZoneChetZoneменяVincR081Zone
ZoneкругDekhмесякрасStieCataMielприсWindSearTequ28978943сертРазмконвAUTOGenuMAZDязыкбюджkbps
zeroHellсборColoPardкомпискуWindWind2009РазмKenwValeChouупакliveБурбВаргЛитРЛитРLogiЗалеLitt
ГлушСмурСодеPeteПереСостБаймLoreCompБогдSupeКазаУкраиздаVitrPrelиздаСмирКомаПоля(Вед(ВедBria
худоInteHenrЕИНиKateВитаавтоКаргSONYAudiНикиФормWindабитTurbГончТамбПонопровБелоавтомесямеся
месяHornоднаЖукосудьWithФомиTommOZONПещаArleавтоЧелаtuchkasToddElvi
GotaChihgiveVaclредаWingWillСелиRetuИллюЕвпаIntrBeauNazcConcиспрMukuChriMatiNathАртиLewiPlan
GlisThomLuisмгноЛейзBlacУстаXVIIФлороргаApplModoпоющEdgaсертThomРыбасупеZbigоднаMariCotoсерт
ГоршCotoSelaLogiНэмеElegгодостолAtikсертVictVictstylСмирСеместихНемоцерк1930ЛюбиThomПротIlan
УильДэвиместZoneZoneZoneZonediamZoneMORGZoneZoneZoneZoneZoneЖурбZoneChetZoneменяVincR081Zone
ZoneкругDekhмесякрасStieCataMielприсWindSearTequ28978943сертРазмконвAUTOGenuMAZDязыкбюджkbps
zeroHellсборColoPardкомпискуWindWind2009РазмKenwValeChouупакliveБурбВаргЛитРЛитРLogiЗалеLitt
ГлушСмурСодеPeteПереСостБаймLoreCompБогдSupeКазаУкраиздаVitrPrelиздаСмирКомаПоля(Вед(ВедBria
худоInteHenrЕИНиKateВитаавтоКаргSONYAudiНикиФормWindабитTurbГончТамбПонопровБелоавтомесямеся
месяHornоднаЖукосудьWithФомиTommOZONПещаArleавтоЧелаtuchkasToddEl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