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經脈醫術的正確認知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9, 2015 10:24 pm
由 TangHsu
中醫是歷史最古老的自然醫學,師法自然之術,以求養生之道,解除人體病痛。故中醫的醫理談的都是陰陽的變化,五行的生剋,四季節氣對人產生的影響等等。
中醫的醫術可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漢方湯藥,二是經派醫術,十四經是中醫最足以與西醫抗衡的智慧。西醫注重解剖與細胞學,所以擅長治療體病,而中醫自古流傳的十四經圖,雖無法用解剖證實它的存在,卻能以實證醫學證明治療效果,連西醫都不得不承認中醫的針灸確實能改善許多病症。
經脈醫術是一種利用氣脈循環的原理,透過穴位調整氣流的強弱,以氣帶動血,讓人體的自我療癒效能提升,臟腑的運作得以維持順暢,自然化解病痛危機。如果人體是一座生化工廠,經脈便是氣的通路,穴道的作用就像是氣閥,便於調節氣流,一般人因為對經脈醫術瞭解得不夠深入,加上中醫舊有的經驗法則使然,就以為穴道本身具有許多神奇功效,坊間穴道書籍一籮筐,卻都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從未有人提出正知正解,教導民眾正確認識「經脈醫術」這門老祖先最傲人的智慧。
方老師鑽研經脈醫術數十年,他在獨創的「十二經脈陰陽氣脈病理療法」所提出「四經一體」的理論簡單明確,便於應用,功效又十分顯著,難免被「廣泛」應用,這絕非方老師所樂見,在此他要提出三項聲明:
1. 如有讀者將「四經一體」用於臟腑調理,即使有效,僅屬僥倖,非正確用法。
2. 如有醫者以「四經一體」的理論,來治療患者的臟腑之疾,等於拿患者當試驗的白老鼠,方老師難以認同。
3. 方老師對經脈醫術的研究,自成一個系統,除了「四經一體」理論外,著作【黃帝內經陰陽論】05/18出書,而【陰陽脈象病理診斷學】(尚未發表),有關於六臟六腑氣脈的調理,即可透過把脈,了解人體十二經絡虛實,進而調理解除人體病痛。
Re: 經脈醫術的正確認知
發表於 : 週日 5月 31, 2015 10:10 pm
由 TCM
TangHsu 寫:中醫是歷史最古老的自然醫學,師法自然之術,以求養生之道,解除人體病痛。故中醫的醫理談的都是陰陽的變化,五行的生剋,四季節氣對人產生的影響等等。
中醫的醫術可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漢方湯藥,二是經派醫術,十四經是中醫最足以與西醫抗衡的智慧。西醫注重解剖與細胞學,所以擅長治療體病,而中醫自古流傳的十四經圖,雖無法用解剖證實它的存在,卻能以實證醫學證明治療效果,連西醫都不得不承認中醫的針灸確實能改善許多病症。
經脈醫術是一種利用氣脈循環的原理,透過穴位調整氣流的強弱,以氣帶動血,讓人體的自我療癒效能提升,臟腑的運作得以維持順暢,自然化解病痛危機。如果人體是一座生化工廠,經脈便是氣的通路,穴道的作用就像是氣閥,便於調節氣流,一般人因為對經脈醫術瞭解得不夠深入,加上中醫舊有的經驗法則使然,就以為穴道本身具有許多神奇功效,坊間穴道書籍一籮筐,卻都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從未有人提出正知正解,教導民眾正確認識「經脈醫術」這門老祖先最傲人的智慧。
方老師鑽研經脈醫術數十年,他在獨創的「十二經脈陰陽氣脈病理療法」所提出「四經一體」的理論簡單明確,便於應用,功效又十分顯著,難免被「廣泛」應用,這絕非方老師所樂見,在此他要提出三項聲明:
1. 如有讀者將「四經一體」用於臟腑調理,即使有效,僅屬僥倖,非正確用法。
2. 如有醫者以「四經一體」的理論,來治療患者的臟腑之疾,等於拿患者當試驗的白老鼠,方老師難以認同。
3. 方老師對經脈醫術的研究,自成一個系統,除了「四經一體」理論外,著作【黃帝內經陰陽論】05/18出書,而【陰陽脈象病理診斷學】(尚未發表),有關於六臟六腑氣脈的調理,即可透過把脈,了解人體十二經絡虛實,進而調理解除人體病痛。
中醫解惑第 19 條 中醫與神通、相術、修道內證、氣功感應之間的問題(2)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12530380經絡發展的經過:
目前我們所通用的國際12經絡圖(或加任督二脈成14經絡圖),並不是由內證或內丹術而來的,而是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系統、由歷代醫家修改而來的,這些都是有紀錄的,從早期的馬王堆漢墓的《帛書炙經》、張家山出土的漢簡《脈書》,都是比較簡單的型態,或是記載10脈或是11脈,只有經脈沒有兪穴,經脈之間沒有連線,而且大都是向心型態排列的。內經時發展到一個高峰,《素問‧刺熱篇》記載10脈,《靈樞‧本輸》記載11脈,到了《靈樞‧經脈》,才記載了12脈,內經中的經絡有兩種,一種是經絡在人體〝內部的循行路線〞,因為中醫設定了五臟六腑為中心,這些經絡在人體內部的循行路線,其實是用來說明一脈多葉的概念(第 56.2 條), 也就是主要的目的,是用來說明每個臟器,可藉由經脈的聯繫,來管轄到相配套的遠隔的臟腑、外部的器官肢節、脾肉筋骨等地方,經由經絡的聯繫,可使人體能夠保持一個內外相關而互相聯繫的整個,而且能夠說明為何吃了歸入肺系的藥物,能使與肺遠隔的鼻子的流鼻水得到改善,而這種概念,其實是由觀察得來的,譬如外感時,發現肺脈有異樣,而鼻子會流鼻水、鼻塞,自然聯想到肺與鼻有關聯性,故有鼻為肺之外候的說法,而另一方面又由於吃了肺系的麻黃桂枝等藥,而流鼻水得到了改善,更肯定鼻為肺之外候,而想像中間必有一條經絡相連結著,才能得到這種結果;又譬如挨餓的時候,四肢無力癱軟,自然想到脾胃主四肢的想法,而經由吃飯,四肢又有力了,證明脾主四肢,而脾與四肢之間,則想像必然有一條經絡互相聯繫著,故能得到這種結果,所有的醫學,都是起源於觀察、實驗和統計得來的。
另外一種經絡是〝經穴圖〞,也就是針灸實際在用的孔穴位置,它們的分佈,並不是像現代12經絡圖一樣,把12正經連接起來成一個環,而是12經各自分散的,經與經之間並沒有連線,12經的起頭,都是由手腳的末端開始的,然後都是由手腳的末端向心性排列的(即向心臟的方向)【註:此種排列法,符合內經中標本根結的概念,也符合臨床現象,即以手足肘膝以下的穴位最為重點,為本為根(註:手足肘膝以下的穴位,遠道治療的效果最相對性的突出)】,身體頭面部位的經絡則分段敘述,而不管手腳或是身體部位,穴與穴之間都沒有連線,經與經之間也沒有連線,這種排列法,從《內經》、《甲乙經》、《千金方》、《千金翼方》、‥‥‥,一脈下來千餘年到《銅人兪穴針灸圖經‧宋‧王惟一‧西元1026年‧製造著名的天聖銅人‧圖322、323 》、《資生經‧圖321》,都一律是用這種針灸圖。兪穴的歸經工作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演變過程(即古人在漫長的時間裡,這邊刺刺那邊刺刺,發現這個穴有什麼功用,那個穴有什麼功用,於是就把這些統合起來,歸入五臟六府的系統中),到王惟一時,基本上才完成了全面性的穴位歸經,然後,又搭在這個基礎上,經絡圖在元代經歷了一次大變革,滑壽以忽泰的《金蘭循經取穴圖解》為底本,補注改編成《十四經發揮》一書,書中把〝經穴圖〞和〝內部的循行路線〞合而為一,改變了歷代以來傳統的一律依井、滎、俞、經、合的向心性排列,而變成經絡走向有的向心,有的離心的情況,並且把各經穴、經與經之間用線連接起來,我們目前國際通用的經絡圖,就是這一種【註:但其中的某些經穴歸經或經絡路徑,還是有爭議性的,尤其以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的爭議性最大,明清一大票的針灸醫家,並不認同這種人為連線所造成的經絡線的許多銳角、急轉彎,因為這不論在古代的觀察,或是用諸多現代儀器來探求,經絡現象的感傳線,都不可能走出這種銳角或急轉彎的樣式。(按:經絡線是由經穴連成的,但某些穴除了治療某一經系的病症之外,在實驗中,發現還可以治療旁系的病症,於是這穴位的歸經,就會成問題,有的醫家認為要歸東,有的醫家認為要歸西,所歸入的經絡不一樣,連起來的經絡圖就不一樣)】,由上可知,證據很明確,經絡圖是由歷代醫家經由觀察和實驗,把概念逐漸整合修整而來的,並非某一道家高人在內證或內丹術中突然發現的。
一脈多葉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12532224誰在消滅中醫?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12533032誰在消滅中醫?有很多種的說法,有人說是政策,有人說是西醫。但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醫自己在消滅自己,問題不是出在於古代的理論,也不是出在於科不科學,臨床的效果是硬道理,臨床拿得出效果的就是科學,有效果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雖號稱是科學,但臨床上無效的還是歸屬於不科學,這是拿到哪裡都講得通的硬道理。民眾看的是有效或無效,如果能吃得飽,誰在乎是包子還是漢堡!
Re: 經脈醫術的正確認知
發表於 : 週一 11月 11, 2024 12:04 pm
由 xk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