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2 頁)

Re: Fw: 教育資源傾向富人 貧生難翻身----這篇論點有問題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1, 2012 10:21 am
hsu
et0116 寫:
虎克 寫:
alexhuang1961 寫:以前聯考時代--- 一綱一本 恢復舊制 聯考 一綱一本 讓補習班都關門

念完書 大家考聯考 不管你家多窮 不補習 一樣能上名校

現在搞甚麼 一綱多本 免試升學 學老美四不像

越補越多 學生除補習念書 跟本沒時間做甚麼其他活動

結果教出來下一代 水準越來越差 品姓道德 學業通通差

老師也不敢管教學生 國家競爭力越來越低

搞不好當初搞教改那幾個頭頭跟本是對岸派來

搞不戰而屈人之兵 搞爛你教育 讓你萬劫不復

我贊成恢復以前的制度,台灣畢竟不是美國那樣的大國<
學習美式教育,變成畫虎不成反類犬,好一個四不像!
搞到現在不僅學生累,家長也累,成就也沒以前好!
更因制度問題,形成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這就是將來社會動盪的原因!


一直希望有恢復聯考(或同精神的其它名稱)的一天
不過我想已積重難返了...


基本上那些教育改革都是騙人的
昨天一位常來看病的女患者
是附近公立高中的學務主任(以前叫訓導主任)
她說今年公立高中招生比較差
很多學校招不滿
她認為應該是要實施12年國教的影響
她說連許多老師的小孩也都送去讀私校

另外老實講
聯考也一直都在
只是改了名稱
辨識度變差
問題是多開了所謂的多學方式
讓人可以動手腳的地方多很多
(私立國中直升高中也是利用這種方式搞的)

Re: Fw: 教育資源傾向富人 貧生難翻身----這篇論點有問題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1, 2012 10:29 am
hsu
LionHsu 寫:這篇文章,大家可參考看看
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ost/220 ... t-34788199


ptt作者:cool


儘管我知道在恨版po文會很快淹沒,
但看到你的文章,著實想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在台灣念大學,也在台灣唸完研究所,現在在美國念研究所。

一些心中的感慨實在不吐不快。

台灣的學生都把高等教育當成廉價的資源,所以任意地浪費它。
許多網友都高聲批判美國的學費昂貴,
並進而有人說在美國唸書就是花錢買學歷。
當然,這之間的因果關係本來就是謬誤的。
但只看前一句話,其實也是錯誤的。

高等教育絕對是昂貴的資源,台灣的學生都很幸福,
因為政府每年花大量預算去補貼,
所以每個人的學費都比實際享受的低廉。
不管公私立學校,若教育部停止用國家機器補助預算,
大學生的學費至少還要漲兩三倍以上。

這也是為何美國的學費昂貴的原因,
不是因為學校貪財,而是教育事業就是巨大的投資,
然而,美國學生的觀念普遍比台灣學生正確,那就是:使用者付費。

以任何一所長春藤盟校來說,一年的校務預算支出至少都是10億美金以上。
我念的學校去年的校務預算是19億美金,(我知道哈佛更多)
換算成台幣,學校一年要花在學生和教授身上的錢就是600億新台幣。
或許,許多人不知道這是多少,我舉台灣的大學教育經費來比較,
教育部每年花在國內所有公私立大學的補助預算是650億左右。

看到這裡,有些人一定會說:
教育部給的補助太少了。所以責任是教育部的。

請先別急著作結論,讓我進一步說下去。

以台大來說,台大一年的預算大約是100億台幣,其中約有45億是教育部補助。
16億來自學費,剩下39億來自社會捐款、研究成果的收入等等。

也就是台大的資源若是100元,學生支付的只有16元。

16%的成本算多還是算少?

以美國來說,除了少數在該州繳稅的居民子女,
在該州州立大學唸書,學費會比較便宜以外,
各私立大學以及公立大學的學生學費,
佔年度預算的比例通常都超過30%以上。

在美國唸書是昂貴的,因為:
(1)政府補助的比例是遠比台灣少的。
想唸書,就必須努力賺學費。
(2)大學的教育預算是比台灣高很多的,即便考慮物價以後,
美國的大學花在教育的經費上還是比台灣多的。

在教育支出高而且學生負擔比例也高的情況下,
美國唸書是絕對昂貴的。

「付得起學費的人才能受教育,付不起學費的人不能受教育。」
這樣的現象就會出現。

教育商品化是不是對的方向?恐怕沒有結論。
走到美國這種極端,未必是好事。
但像台灣這種天平上的另一個極端,也不是正確的,
因為台灣的教育資源來的容易,揮霍的也人不在少數。

揮霍者包括教授,也包括學生。

因為缺乏監督機制以及評鑑讓爛的教授下台,
所以教授領薪水卻不認真教學或研究,浪費教育資源。
也因為教授把關不夠嚴格,所以學生可以混水摸魚。
此外,學生繳學費不痛不癢,所以有人任意蹺課,以混畢業為目標。

在美國,或許有極少數有錢人的子弟可以把錢到處灑,只求混到文憑就好。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有錢人,學費貴怎麼辦?
去賺啊,先工作賺學費的美國學生不是少數,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的人也不少。
賺不夠怎麼辦?那就拼命念啊,
絕對不能重修,盡量提早畢業再回職場賺錢。
如果是念博士班的,那就爭取當助教或研究助理來賺學費。
如果是念碩士班,不能當助教或研究助理的,
那就去圖書館或學校餐廳打工。

因為錢來的不容易,才要更珍惜。學校的資源更要充分利用。

很多人都是抱著「既然繳了錢,就要努力利用資源」的態度去上課,
在美國,教授基本上絕不點名的,可是小考多,作業多,上課內容多,
蹺課不僅是浪費自己的學費,更是讓自己陷入重修的危機裡。
我目前上一門課,教授教得決不是深入淺出那型,
相反地,他教的很抽象,自己念書說不定還比較能夠理解。
如果換成在台灣,蹺課比例沒有三成以上才怪,
如果老師不點名,恐怕一半的學生都會落跑。
可是,這種不點名的課,在美國,蹺課比例還不到一成。

--

有兩種常見的錯誤迷思是:

1.台灣學生很用功,只是輸在英文上。專業能力根本不輸外國人:

台灣學生真的用功嗎?美國學生真的混嗎?
我不想討論台灣的後段班學校和美國的野雞大學,哪一個比較混。
我想討論的是台灣頂尖的學生跟美國頂尖的學生相比,真的用功嗎?
遺憾的是,我覺得剛好相反。
台灣的學生只有在要考試前才認真,只有在升研究所之類的考試才認真。
即便是優秀學生,真正拼命唸書的還是少數。

2.台灣學生素質不好,美國頂尖學校的學生素質比較好:

其實,扣掉了少數極端值(天才型學生),
美國學生的素質恐怕還比不上台清交那麼整齊。
美國是沒有聯考的,好學校太多,哪有這麼多天才?
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正常的普通人。
可是,美國的名校學生真的用功,
尤其美國的碩博士班是不分家的,碩博士一起上課非常正常,
碩一學生跟博四學生一起修課也不奇怪,許多課程給分是比例制的,
不管你考幾分,期末成績就是按你的相對排名來決定。
只要別人比你更用功,成績更高,
你的排名就會被擠下去,課業成績也就不會高。

除了台灣學生不夠用功以外,還有一點是台灣學生的通病。

這個通病是─總是期待別人替自己作選擇。

癥狀包括:
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
凡事喜歡別人給答案,給範本,給好既定的路。
不論是研究所考試板,研究所板,留學板等等,
總是有學生只期待答案,不願意思考。
碰到問題,想到的是直接發問,卻不肯自己試著找答案。
可能答案就在精華區裡,卻懶得找。

以做一份報告來說,台灣學生喜歡問格式,
問字數,問要求,等老師給好「規格」以後,
才在這個「規格」裡變出標準答案。

在美國,除了少數制式要求(例如字體是12或13以外),
沒有人會去問怎麼做,報告要寫幾個字才夠,
作業要用什麼軟體才行,找不到軟體要怎麼辦。
碰到問題,設法去找資源,資源就在學校裡,
找到資源以後,自己想辦法去寫出自己的東西。
可以長篇大論,可以簡單帶過,只要你對自己負責就好。

有時,我常會覺得台灣的大學生是在念高中,
原因就是很多人想要的只是標準答案,想要的只是高分。
卻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為什麼而念,
念這些對什麼事情有幫助,能夠應用在哪裡。

於是,有人等到大四才發現自己很茫然,因為不知道往哪找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念的東西能夠用在哪,
尋找下一個方向的作法卻只是上網發問,
換句話說,高中時,期待老師把一切東西打理好,自己只要上課就好。
大學畢業時,還是期待網友或父母替自己安排未來,自己跟著照作。

我記得我來美國上課,最印象深刻的兩句話是:
一次是交課堂作業,老師問同學:
你們花多久寫作業?八小時的舉手?
超過十五小時的舉手?認為作業太多的舉手?
問到最後一個問題,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舉手,作業負荷確實很重。
老師看到以後,笑著說:
Great. It's what I want. No pressure, no growth.

另一次是,老師上課速度太快,
開學兩個禮拜就上了一兩百頁,
有同學向老師反映內容太多,來不及看,不太能跟著老師的上課內容了。
這門課的老師說:So you need to use the weekend to work on it.

--

美國的上課內容有多少?

我舉例來說,我在台灣修過高等統計學,這是一年的課,上下學期。
因為我離開大學時代很久了,教授建議我再修一次複習,
以免生疏了會影響後續的課程,他讓我自己決定。
我決定再修一次,原因除了複習以外,
我的英文確實無法跟上教授的速度,
所以我需要一門我已經有底子的課來減輕負擔。

這門課教的速度有多快?
期中考的範圍已經是我在台灣修課時的期末考範圍。
這麼快,學生能跟的上嗎?
抱歉,唸書是自己的事,跟不上,就自己退選,
等到跟的上再來修這門課。
聽不懂,office hour 和 TA session 就是去發問的,
教授和助教等學生來問。

重點是:他們不會花時間講給不需要的人聽。

以前有人說:美國修課的負荷量是台灣的兩倍到三倍重,我不相信。
因為我那時還在台灣念碩士班,
我認為那是沒唸過台灣碩士班的留學生自欺欺人的說法。

現在,我相信,而且我完全相信─
如果你不想蒙混過關,
想拿個可以見人的成績的話,修課的負擔是真的很重。

我在台灣很少寫作業到凌晨,
在美國,我經常寫作業寫到凌晨三四點,
一大早再爬起床去開小組討論,下午和晚上再去上課。
我現在的學校的主要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
包括閱覽區,書庫,電腦中心都是不休息的,
因為像我一樣寫作業到凌晨,
或者半夜需要跑軟體或找參考書籍的人不是少數。

我以前在X大時,圖書館十點關門,
接著剩下24小時自習室還有開放。
大概在九點時,圖書館的人就已經差不多散了,
只剩下準備國考或者考研究所的人,
只有期中期末考才有較多人待到九點以後。
在這裡,九點是圖書館正熱鬧的時候,
閱覽室和討論區是找不到空位的,
餐飲部還一堆人進進出出買咖啡和點心,
電腦中心要找到座位還得碰運氣。

這一切,沒有見過不會相信。

台灣學生一點都不笨,
說不定台清交的平均素質還贏過美國名校。
可是,比起用功,以及追求目標的執著,
台灣學生的認真程度是不夠的。

當然,任何事都有例外,
台灣有學生特別用功,美國有學生超混無比,
我不想討論極端值,我只是討論平均值。

今天是週末,難得有空po這麼落落長的文章,
我不是編派台灣人的不是,我只是有感而發,
台灣確實很小,但小國也可以很偉大。只要國民夠強。

大學生的表現就是國家二十年後的未來。
希望二十年後,我們能讓台灣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PS. 雖然沒啥恨意,還很老梗,不過,這篇文章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想。


為何讀書?

讀書動力的來源差很大吧

Re: Fw: 教育資源傾向富人 貧生難翻身----這篇論點有問題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1, 2012 10:32 am
image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 ... /34523923/


知識作基礎 能力才有用(王立昇)


2012年09月21日

更多專欄文章

近來包括王金平院長及林百里董事長,都在擔憂國家競爭力的喪失。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從教育著手。德國總理莫克開給歐債問題的六大藥方之一,就是推行德國二元分流制的教育制度。


--------------------------------------------------------------------------------


台灣自1994年推動教改以來,進行了多次的課綱修訂,強調培養學生所謂「帶得走的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許多大學教授及高中老師都感覺學生程度明顯降低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在學校習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能力的基礎為何?如何培養?在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如果沒有整理了一百多年天文觀測資料所得之克普勒定律,可能就沒有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而如果沒有牛頓三大定律,我們今天如何能造飛機、設計衛星?
能力不會憑空而來,是要與知識相運而生。有豐富知識的心臟科醫生,聽心音就可知心臟的問題在哪裡,立刻對症下藥。而一位知識貧乏,但有「解決問題能力」的醫生,可能就要看心電圖,再比對各種資料,才有可能找到病因,如果因此耽誤治療,就成為「庸醫誤人」。我們要培育的,是哪一種醫生呢?
有人說,具備問題解決能力之後,任何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有那麼簡單嗎?又有人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那麼多的知識,哪裡學得完!只要學生能知道如何上網找到知識就可以了。是的,就是因為資訊太多了,我們如何判斷其真偽呢?如何快速找到我們要的知識呢?如果沒有基本的知識,所謂「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不踏實的。因此,「知識為能力之本」。


提供適性學習環境

常聽到一句話:「與其給魚不如給釣竿。」但如果一位釣魚裝備精良的釣手到一個沒有魚的水邊釣魚,能釣得到魚嗎?不了解魚的習性,不知道魚在哪裡,不曉得魚喜歡吃什麼,怎釣得到魚呢?這就是知識的重要。
1996年推行「建構式數學」的失敗,就是因太強調「建構的能力」,而忽略了「九九乘法表」(也是一種知識)的重要。在這個「十倍速時代」,當我們還在慢慢「建構」的時候,別人都不知道跑到哪裡了。當我們還在慢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別人早已處理好下一個問題了。如果我們教出來的孩子都如此,國家怎會有競爭力呢?
如果課綱中「能力指標」的操作導致「知識虛無主義」,甚至「知識無用論」,將使得學生不但沒學到知識,亦無可能學得有效率解決問題的能力。國民教育的要務,就是要提供學生基本知識,同步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值此12年國教即將施行之際,只有盡速調整課綱,培養學生「以知識為本的能力」,教導學生如何「化知識為力量」,並提供適性學習的各種機會與環境,才有可能達到成就每個孩子及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總體目標。



作者為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

Re: Fw: 教育資源傾向富人 貧生難翻身----這篇論點有問題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8, 2012 11:23 pm
Leriex
用清大彭明輝教授的文章回應主題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27.html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他的觀察??

他的部落格常有新文章 好的論點 合併數據圖表 許多都值得一看
我非常欣賞他為年輕世代發聲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