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有感之一
版主: 版主006
- kathy
- V3
- 文章: 3050
- 註冊時間: 週二 11月 06, 2007 10:10 am
- 來自: 加護病房
四十有感之一
恰好滿四十歲的那一刻,我正在睡夢中,雖然早在今年初就自以為已做好邁入人生另一階段的心理準備,這一刻
真正到來時,仍不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以接近八十的平均餘命而言,剛好處於人生的分水嶺。
這意味著,不管你的人生有多少想做還沒做的事,已經沒有繼續探勘的空間,油箱裡餘下的燃料必須保留一些返
回原初,再剩下的是該留給家人了。
五點不到醒來,努力著要開始交代這一段空白,暖機還不夠的心緒遲滯地行行停停。或許,七月二十九日算是一
個相對明顯的轉折,那一天早上六點多,我還在整理接下來要進行的一天課程。
「又出血了。」太太土灰著臉說道。
這一波衝擊讓我最難受的其實是使不上力的感覺,腦海裡迅速跑過可能的狀況和應變,出血量不算太大,沒有其
他不適,能做的事情已經都在做了,結論還是休息以及信仰。
我想,太太需要的並不只是醫療上的結論,醫學專業自身的冰冷在這樣的時刻顯露無遺,流諸於外以言語傳達的
的溫情與關心向來都不是我的強項,一起生活的十餘年裡她一定常常感覺到一種同處一室的緊密疏離,透過文字
即便可以縮短一些差距,但卻無法及時傳遞當下她情感上所需,立即而清楚的支持。
「要我取消課程,留下來陪你嗎?」在她覺得我似乎冷靜到過於漠然時,我問道。她搖了搖頭,沒有在第一時間得
到自己需要的支持似乎是兩人生活的常態,關於我對她的情感與重視,或許她同樣必須仰賴近似對宗教無條件的
虔誠信仰。
然則,拙於言詞表達不代表冷酷,這幾年同時成為抒發和溝通管道的文字表達,因為每一個園地太太都會閱覽,
我又不希望我的憂慮與煩躁加重她的負擔,索性將之封印。但也因此,所有複雜的情緒在內心激烈衝撞,又啟動
了冰封的保護機制,我在無法思考、不想思考的情形下,渾噩過了幾週。
八月二十五的課迫在眉睫,上一週的最後幾天開始勉強打起精神準備,似乎在自己熟悉的功課裡慢慢又重建了崩
毀的秩序。終於,從已好幾年沒再發生的「精神的重感冒」中恢復。
不是所有親人需要的,你都能給予;也不是所有你需要的,你的親人都能給予。越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越能在
期待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越能找到跨越間隙的連結途徑,越能抽離那些不須有的罪惡感與失落。這樣,或許我
們就越能在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聯繫。
新的人生階段,新的生命課題,新的自己。謝謝了,久違的、關心的,替我打氣的朋友們,nice to meet you
again!
真正到來時,仍不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以接近八十的平均餘命而言,剛好處於人生的分水嶺。
這意味著,不管你的人生有多少想做還沒做的事,已經沒有繼續探勘的空間,油箱裡餘下的燃料必須保留一些返
回原初,再剩下的是該留給家人了。
五點不到醒來,努力著要開始交代這一段空白,暖機還不夠的心緒遲滯地行行停停。或許,七月二十九日算是一
個相對明顯的轉折,那一天早上六點多,我還在整理接下來要進行的一天課程。
「又出血了。」太太土灰著臉說道。
這一波衝擊讓我最難受的其實是使不上力的感覺,腦海裡迅速跑過可能的狀況和應變,出血量不算太大,沒有其
他不適,能做的事情已經都在做了,結論還是休息以及信仰。
我想,太太需要的並不只是醫療上的結論,醫學專業自身的冰冷在這樣的時刻顯露無遺,流諸於外以言語傳達的
的溫情與關心向來都不是我的強項,一起生活的十餘年裡她一定常常感覺到一種同處一室的緊密疏離,透過文字
即便可以縮短一些差距,但卻無法及時傳遞當下她情感上所需,立即而清楚的支持。
「要我取消課程,留下來陪你嗎?」在她覺得我似乎冷靜到過於漠然時,我問道。她搖了搖頭,沒有在第一時間得
到自己需要的支持似乎是兩人生活的常態,關於我對她的情感與重視,或許她同樣必須仰賴近似對宗教無條件的
虔誠信仰。
然則,拙於言詞表達不代表冷酷,這幾年同時成為抒發和溝通管道的文字表達,因為每一個園地太太都會閱覽,
我又不希望我的憂慮與煩躁加重她的負擔,索性將之封印。但也因此,所有複雜的情緒在內心激烈衝撞,又啟動
了冰封的保護機制,我在無法思考、不想思考的情形下,渾噩過了幾週。
八月二十五的課迫在眉睫,上一週的最後幾天開始勉強打起精神準備,似乎在自己熟悉的功課裡慢慢又重建了崩
毀的秩序。終於,從已好幾年沒再發生的「精神的重感冒」中恢復。
不是所有親人需要的,你都能給予;也不是所有你需要的,你的親人都能給予。越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越能在
期待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越能找到跨越間隙的連結途徑,越能抽離那些不須有的罪惡感與失落。這樣,或許我
們就越能在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聯繫。
新的人生階段,新的生命課題,新的自己。謝謝了,久違的、關心的,替我打氣的朋友們,nice to meet you
again!
履卦 第 十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
- 咖大
- 院長級
- 文章: 22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2, 2006 9:51 pm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31931
-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1, 2010 4:51 pm
- 來自: 食在不安心的地方
- hsu
- 院長級
- 文章: 18155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9, 2006 10:21 am
- 來自: 中部鄉下小地方
-
- CR
- 文章: 575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7, 2006 7:02 pm
-
- V1
- 文章: 1021
-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06, 2008 11:30 pm
Re: 四十有感之一
kathy 寫:恰好滿四十歲的那一刻,我正在睡夢中,雖然早在今年初就自以為已做好邁入人生另一階段的心理準備,這一刻
真正到來時,仍不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以接近八十的平均餘命而言,剛好處於人生的分水嶺。
這意味著,不管你的人生有多少想做還沒做的事,已經沒有繼續探勘的空間,油箱裡餘下的燃料必須保留一些返
回原初,再剩下的是該留給家人了。
五點不到醒來,努力著要開始交代這一段空白,暖機還不夠的心緒遲滯地行行停停。或許,七月二十九日算是一
個相對明顯的轉折,那一天早上六點多,我還在整理接下來要進行的一天課程。
「又出血了。」太太土灰著臉說道。
這一波衝擊讓我最難受的其實是使不上力的感覺,腦海裡迅速跑過可能的狀況和應變,出血量不算太大,沒有其
他不適,能做的事情已經都在做了,結論還是休息以及信仰。
我想,太太需要的並不只是醫療上的結論,醫學專業自身的冰冷在這樣的時刻顯露無遺,流諸於外以言語傳達的
的溫情與關心向來都不是我的強項,一起生活的十餘年裡她一定常常感覺到一種同處一室的緊密疏離,透過文字
即便可以縮短一些差距,但卻無法及時傳遞當下她情感上所需,立即而清楚的支持。
「要我取消課程,留下來陪你嗎?」在她覺得我似乎冷靜到過於漠然時,我問道。她搖了搖頭,沒有在第一時間得
到自己需要的支持似乎是兩人生活的常態,關於我對她的情感與重視,或許她同樣必須仰賴近似對宗教無條件的
虔誠信仰。
然則,拙於言詞表達不代表冷酷,這幾年同時成為抒發和溝通管道的文字表達,因為每一個園地太太都會閱覽,
我又不希望我的憂慮與煩躁加重她的負擔,索性將之封印。但也因此,所有複雜的情緒在內心激烈衝撞,又啟動
了冰封的保護機制,我在無法思考、不想思考的情形下,渾噩過了幾週。
八月二十五的課迫在眉睫,上一週的最後幾天開始勉強打起精神準備,似乎在自己熟悉的功課裡慢慢又重建了崩
毀的秩序。終於,從已好幾年沒再發生的「精神的重感冒」中恢復。
不是所有親人需要的,你都能給予;也不是所有你需要的,你的親人都能給予。越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越能在
期待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越能找到跨越間隙的連結途徑,越能抽離那些不須有的罪惡感與失落。這樣,或許我
們就越能在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聯繫。
新的人生階段,新的生命課題,新的自己。謝謝了,久違的、關心的,替我打氣的朋友們,nice to meet you
again!
打cvp也曾經不是我們的强項啦
加油喔
-
- V2
- 文章: 2690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7, 2006 4:24 pm
- 來自: 桃花島 桃花村13號
- 鳴人
- 副院長級
- 文章: 11350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1, 2007 10:04 am
- 來自: 木葉忍者村
- squeak
- CR
- 文章: 536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23, 2010 4:06 pm
- 來自: 國境之南
-
- V2
- 文章: 2847
-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24, 2006 9:04 pm
- 來自: 山水之地
- kathy
- V3
- 文章: 3050
- 註冊時間: 週二 11月 06, 2007 10:10 am
- 來自: 加護病房
Re: 四十有感之一
之二
這一波低潮算來應該是七月五日那天開始。
七月五日那天很久沒有attack的emotional stress,(非專業用語 一下子找不到更好的term),這是當時記錄下
的一段文字:
「在床上躺了一個多小時
翻來覆去
然後
父親的影像突然浮現在腦海
熟識我的朋友
或者
讀過我一些文字的朋友
應該知道
那絕不會是能讓人感到愉快的一段過往
我想
老天爺一定很早就決定將某些任務託付給我
如果祂忍心讓一個國二的小孩子承受那一切
那祂大概對這個孩子很有信心吧(苦笑)
No evidence
But I believe somehow somewhere
his soul isstill in suffering, in pain
或許
這也是為什麼
我會有動力
努力著想替這人世間多帶來些幸福 多挽留些良善
我期待
我這些努力能替他換來resting in peace
不管他是否曾犯下什麼天大的錯」
我不知道
我這樣算不算PTSD
那一段痛苦的回憶會不斷flashbacks,我不喜歡別人問到、談到家裡的事情,每次回老家經過父親出事的那個村
落就不自覺心跳加快,對事物突然失去興趣,不想與人接觸,陷入不由自主、無法控制的憂傷,對未來失去希
望,產生睡眠障礙,情緒控制困難,容易對人事過度反應。
症狀大約從高中開始出現,每次持續數日到數週,一直到這幾年發作的頻率才逐漸降低。我另外有兩個比較特別
的問題是,「罪惡感」與「喪失自信」。
我會羅織很多其實我根本無力改變,或再重來一次也可能做相同決定而造成不良結果的事,將之歸罪到自己頭
上。My moral sense will become very labile during this period. (抱歉,不知道這個意思中文怎麼說,只
好用彆腳英文表達。)「喪失自信」則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會突然極度否定自己,做什麼都不對,覺得自己一無是
處。
看到有精神科醫師跳到臨床上PTSD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為:「相信”他人一定可以克服”,” 他人一定不會
出現問題“或者 ”他人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因此影響求助的時間。」。不禁苦笑,我有很長一段時間確實覺
得,自己之所以無法handle這些問題,之所以這些emotional stress會反覆出現,是自己太weak,自己能力不
足。
以現在的角度看來,在沒有family support和任何醫療協助的情形下,我的人生能走到這個階段,沒有什麼無法
挽回的遺憾或偏差,可能也算的上奇蹟吧?所以七月七日,妻子孕程開始出現問題時,我事實上還沒從那一波
attack中完全平復。
由於我們之所以延宕到這個年紀才想要生育完全是我的責任,我在住院醫師階段,從來不肯好好跟她溝通這個問
題,甚至絕大部分的心事我也都悶在心裡,那一波波的attack,我基本上都是以逃避的方式,等待心頭裂開的傷
口自行癒合。在沒有”local anesthetics of mind”的前提下,要和別人分享去梳理那一段過往和那種情緒,光
想就鮮血淋漓、痛徹心扉,更何況當時我自己都還不是很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從何開始說起。
想當然爾,她孕程的這些不順遂,又形成極重的罪惡感,加劇仍未全平復的情緒波動。這一波症狀如此嚴重,持
續一個多月,事後想來也就不那麼意外了。
我們一直覺得,生小孩這件事,必須以夫妻有共同的期待為前提,雙方都做好心理準備,並且心智和生活條件都
達到一定基礎。太太也不否認,再早個幾年,我並不那麼適合為人父,早起來生小孩對親子雙方未必是好事。為
此,我還笑著說道:「人類真是注定要滅亡的物種。最適合生育的生理狀態,心智往往不夠成熟;心智夠成熟的
狀態,往往早已過了最合適生養下一代的生理年齡。」
關於小孩子的得與失,在心情的調適上,是這一串變故中相對較容易的部分。困難的部分在於對太太的那份虧
欠,以及無法幫她分攤的那些生理及心理的煎熬。
所幸,對這一切,女性有她們令人驚奇的韌性。雖然一度幾乎無法承受,但最終仍走了過來,男人的熟成通常比
女性晚上許多,但願最終的結局能讓她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也謝謝這幾年彼此給對方的自由。
「給人自由是人世間溫情的極致」,記得這是黃榮堅老師在他書裡寫過的一句話,這是這篇文字最早想記下的痕
跡。所以我在上一篇最後寫下,「不是所有親人需要的,你都能給予;也不是所有你需要的,你的親人都能給
予。越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越能在期待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越能找到跨越間隙的連結途徑,越能抽離那些不
須有的罪惡感與失落。這樣,或許我們就越能在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聯繫。」
在我們的社會裡,我們似乎不太去探討夫妻與親子間,期待和現實的平衡點到底該抓在哪裡?我們當然可以給建
議,也可以試著引導,但是要小心避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我們不是、也不該是「神」,沒必要也
沒權利依著自己形象塑造對方、要求對方。
虎媽的戰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500401
和孩子 謝謝你:一個父親的懺悔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486982
剛好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串文字的最後,我想收在似乎成為當代醫倫主流的「自主權」。
要替自己做決定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當這個決定可能涉及自己或家人的生命或健康安全時,我想問的
是,我們的社會有做準備並且準備好了嗎?
在一個仍持續不斷詠頌「虎媽戰歌」,父母習慣幫孩子決定一切,並且「老子說」或「老師說」比「論理」更有
「道理」的社會,「知情同意」很難不淪為只是當病家對醫療結果不滿意挑毛病的理由。
出於尊重自主應聚焦於事前的同意,到頭來只成了對醫療結果不滿意的事後攻防。
思考醫病關係時,腦海裡揮之不去這段文字:「我想不透,一個人,可以在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的同時,以毀滅
他的信心、自尊、情感為樂…」字字彷彿血淚。
如果我們社會的多數人,醫師也好、病人也好,醫師的老師和父母,病人的老師和父母,甚至醫師、病人老師父
母的老師和父母…,都是受這樣的對待成長並且也將繼續這樣對待他人和下一代,有關於人權和民主的呼喊就注
定只能是迷幻藥式的口號,選舉時的文宣教條。
衷心期待我們社會的組成份子早日解這一點,早日找到「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
聯繫。」
Ps:
下週有兩場演講
九月一場
十月一場
接下來若比較少出現絕對是在趕工…這一波distress….應已在恢復中
這一波低潮算來應該是七月五日那天開始。
七月五日那天很久沒有attack的emotional stress,(非專業用語 一下子找不到更好的term),這是當時記錄下
的一段文字:
「在床上躺了一個多小時
翻來覆去
然後
父親的影像突然浮現在腦海
熟識我的朋友
或者
讀過我一些文字的朋友
應該知道
那絕不會是能讓人感到愉快的一段過往
我想
老天爺一定很早就決定將某些任務託付給我
如果祂忍心讓一個國二的小孩子承受那一切
那祂大概對這個孩子很有信心吧(苦笑)
No evidence
But I believe somehow somewhere
his soul isstill in suffering, in pain
或許
這也是為什麼
我會有動力
努力著想替這人世間多帶來些幸福 多挽留些良善
我期待
我這些努力能替他換來resting in peace
不管他是否曾犯下什麼天大的錯」
我不知道
我這樣算不算PTSD
那一段痛苦的回憶會不斷flashbacks,我不喜歡別人問到、談到家裡的事情,每次回老家經過父親出事的那個村
落就不自覺心跳加快,對事物突然失去興趣,不想與人接觸,陷入不由自主、無法控制的憂傷,對未來失去希
望,產生睡眠障礙,情緒控制困難,容易對人事過度反應。
症狀大約從高中開始出現,每次持續數日到數週,一直到這幾年發作的頻率才逐漸降低。我另外有兩個比較特別
的問題是,「罪惡感」與「喪失自信」。
我會羅織很多其實我根本無力改變,或再重來一次也可能做相同決定而造成不良結果的事,將之歸罪到自己頭
上。My moral sense will become very labile during this period. (抱歉,不知道這個意思中文怎麼說,只
好用彆腳英文表達。)「喪失自信」則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會突然極度否定自己,做什麼都不對,覺得自己一無是
處。
看到有精神科醫師跳到臨床上PTSD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為:「相信”他人一定可以克服”,” 他人一定不會
出現問題“或者 ”他人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因此影響求助的時間。」。不禁苦笑,我有很長一段時間確實覺
得,自己之所以無法handle這些問題,之所以這些emotional stress會反覆出現,是自己太weak,自己能力不
足。
以現在的角度看來,在沒有family support和任何醫療協助的情形下,我的人生能走到這個階段,沒有什麼無法
挽回的遺憾或偏差,可能也算的上奇蹟吧?所以七月七日,妻子孕程開始出現問題時,我事實上還沒從那一波
attack中完全平復。
由於我們之所以延宕到這個年紀才想要生育完全是我的責任,我在住院醫師階段,從來不肯好好跟她溝通這個問
題,甚至絕大部分的心事我也都悶在心裡,那一波波的attack,我基本上都是以逃避的方式,等待心頭裂開的傷
口自行癒合。在沒有”local anesthetics of mind”的前提下,要和別人分享去梳理那一段過往和那種情緒,光
想就鮮血淋漓、痛徹心扉,更何況當時我自己都還不是很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從何開始說起。
想當然爾,她孕程的這些不順遂,又形成極重的罪惡感,加劇仍未全平復的情緒波動。這一波症狀如此嚴重,持
續一個多月,事後想來也就不那麼意外了。
我們一直覺得,生小孩這件事,必須以夫妻有共同的期待為前提,雙方都做好心理準備,並且心智和生活條件都
達到一定基礎。太太也不否認,再早個幾年,我並不那麼適合為人父,早起來生小孩對親子雙方未必是好事。為
此,我還笑著說道:「人類真是注定要滅亡的物種。最適合生育的生理狀態,心智往往不夠成熟;心智夠成熟的
狀態,往往早已過了最合適生養下一代的生理年齡。」
關於小孩子的得與失,在心情的調適上,是這一串變故中相對較容易的部分。困難的部分在於對太太的那份虧
欠,以及無法幫她分攤的那些生理及心理的煎熬。
所幸,對這一切,女性有她們令人驚奇的韌性。雖然一度幾乎無法承受,但最終仍走了過來,男人的熟成通常比
女性晚上許多,但願最終的結局能讓她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也謝謝這幾年彼此給對方的自由。
「給人自由是人世間溫情的極致」,記得這是黃榮堅老師在他書裡寫過的一句話,這是這篇文字最早想記下的痕
跡。所以我在上一篇最後寫下,「不是所有親人需要的,你都能給予;也不是所有你需要的,你的親人都能給
予。越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越能在期待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越能找到跨越間隙的連結途徑,越能抽離那些不
須有的罪惡感與失落。這樣,或許我們就越能在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聯繫。」
在我們的社會裡,我們似乎不太去探討夫妻與親子間,期待和現實的平衡點到底該抓在哪裡?我們當然可以給建
議,也可以試著引導,但是要小心避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我們不是、也不該是「神」,沒必要也
沒權利依著自己形象塑造對方、要求對方。
虎媽的戰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500401
和孩子 謝謝你:一個父親的懺悔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486982
剛好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串文字的最後,我想收在似乎成為當代醫倫主流的「自主權」。
要替自己做決定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當這個決定可能涉及自己或家人的生命或健康安全時,我想問的
是,我們的社會有做準備並且準備好了嗎?
在一個仍持續不斷詠頌「虎媽戰歌」,父母習慣幫孩子決定一切,並且「老子說」或「老師說」比「論理」更有
「道理」的社會,「知情同意」很難不淪為只是當病家對醫療結果不滿意挑毛病的理由。
出於尊重自主應聚焦於事前的同意,到頭來只成了對醫療結果不滿意的事後攻防。
思考醫病關係時,腦海裡揮之不去這段文字:「我想不透,一個人,可以在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的同時,以毀滅
他的信心、自尊、情感為樂…」字字彷彿血淚。
如果我們社會的多數人,醫師也好、病人也好,醫師的老師和父母,病人的老師和父母,甚至醫師、病人老師父
母的老師和父母…,都是受這樣的對待成長並且也將繼續這樣對待他人和下一代,有關於人權和民主的呼喊就注
定只能是迷幻藥式的口號,選舉時的文宣教條。
衷心期待我們社會的組成份子早日解這一點,早日找到「各自保持原有面貌的情形下,仍能發覺串連彼此的緊密
聯繫。」
Ps:
下週有兩場演講
九月一場
十月一場
接下來若比較少出現絕對是在趕工…這一波distress….應已在恢復中
履卦 第 十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
-
- V2
- 文章: 2847
-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24, 2006 9:04 pm
- 來自: 山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