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epochtimes.com.tw/6/12/7/42682.htm台灣生赴中國習醫 出路憂慮多
⊙張嘉芳(中央廣播電台記者)
兩岸對於醫師的訓練方式不同,包括書寫病例、用藥方式等差異,因此,台灣學生即便取得中國學位、也順利進入台商投資的醫院診所服務,恐怕還得回台訓練。
中國近年經濟快速成長,不僅吸引很多台商與外國企業到大陸設廠投資,也吸引不少莘莘學子跨海求學,特別是醫學與法律學位更是熱門,讓很多台灣畢業的高中生放棄大學聯考,遠赴中國讀書。不過,在台灣政府尚未承認大陸學歷情況下,台灣學子即使在中國取得醫學學位,未來實習、謀職仍有困難。
放眼中國數億人口醫療商機,台灣部分企業到中國興建醫院,不少醫學生也前進大陸修習醫科,甚至已在台灣開業的醫師為了取得中國醫師執照,也前往中國進修,不過,跟台灣一樣,在大陸修完醫學院課程後,必須在當地醫院實習,但實習機會並不多,實習滿1年後獲得「中國醫師資格證書」,才能參加大陸醫師執照考試;也就是說,台灣醫學院的畢業學生,無法直接參加執業考試。
當地求職不易
專門接洽台灣學生到中國學醫的漢林文教事業公司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很多台灣學生唸完醫學院課程後,立即面臨在當地找不到實習機構的困境;此外,即使找到實習機會、順利畢業,還得與中國眾多的畢業生競爭,除非成績出眾,否則連本地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只有三成,更何況台灣畢業生。
林志明說:「大陸在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他們現在5年制醫科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只有三成左右,就是說他唸5年畢業,那個叫做本科,本科畢業生他的就業率,就是可以找得到工作,考上執照、馬上可以找到工作,也就只有三成左右而已,因為主要大的醫院,它的人事變化很低、很慢,比台灣還慢,所以他們在這裡,當地學生都是這樣子,更何況是我們台灣學生來這裡。」
來大陸3年多、曾在台商設立的上海辰新醫院擔任婦科醫師洪進寬也指出,很多台灣學生到大陸取得醫學學位後,基於血緣、人脈和關係等因素,想要在當地行醫,門檻並不低。
洪進寬說:「你要進去一個醫院裡面,關係很重要,師長、同事、同鄉或者是什麼人介紹,這邊的人他肯定會用他自己的同鄉或者用他們的同事介紹的,你是台灣人的話,你跟他們的關係可能就沒有那麼近了,除非你成績很好。」
仍須回台訓練
此外,兩岸對於醫師的訓練方式不同,包括書寫病例、用藥方式等差異,因此,台灣學生即便取得中國學位、也順利進入台商投資的醫院診所服務,恐怕還得回台接受幾年住院醫師訓練。
洪進寬說:「他在這邊(中國醫學院)完全不一樣的訓練方式,就是用藥啦、他們(大陸)唸書都是用中文的,開藥跟我們台灣開的藥方是都不一樣,整個思考方式都不是用歐美的思考方式這樣唸出來的,他們唸的書是中文、再翻譯過的,所以所有的名詞、藥名都是用中文的,病名也是中文的,整個敘述都用中文在寫,這個就是用詞上面的差別,如果你用這些畢業生的話,他們可能還要回台灣去訓練3幾年再過來。』
難獲法令保障
據了解,目前台灣人順利取得中國醫師執照的,西醫約30位、牙醫師約10位、中醫師則較多,據稱高達200、300人。不少台灣醫師以為在中國開業就像台灣一樣,取得執照後就能開業,但是,大陸法令對於醫師開業不但限制嚴格,各地的法令規定不盡相同,莫衷一是,有些省份必須取得醫院副主任以上的資格才能開業,有些地區根本就限制醫師自開診所,法令之模糊,沒有人確切知道外資設院是否合法。
林志明說:「取得執照之後,是不是可以馬上開業?事實上,是不可以的,正常的話,必須在醫院待滿5年以上,經審查、報批,才可能出去外面開業,其實這5年是這樣子,大概3年的住院醫師、1年的住院總醫師,然後1年的主治醫師,現階段並沒有明確的法令說他(台灣取得大陸執業醫師的資格)可以在這裡(中國)開診所、自行開業的,到今天都還沒有;在中醫方面反而是寫明不可以(法令規定),但是西醫跟牙醫方面並沒有規定,所以現在很多人靠著跟中國這邊學校的老師、學長,或者是說在醫院跟的主治醫師合作,用他們的名字出來開(診所)。」
台灣學生赴大陸唸書蔚為趨勢,他們大多不以返台找工作為目標,反而是鎖定大陸作為發展職業生涯起點;不過,在兩岸醫療教育差距與法令模糊的情況下,台籍學生畢業取得執業醫師執照,並在當地能夠順利開業,仍有一大段路要走。(限於篇幅有節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