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科的陳醫師雖是西醫,卻很熱衷學習各類療法,只要能對患者有幫助,他完全沒有門戶之見,所以他修習過針灸學分取得證照,可以利用針灸為患者做治療,不過畢竟還是不能和正牌中醫師相比,對於把脈與<<黃帝內經>>他算是初學者,病理班的學費和簽授課合約書他都沒有問題,就怕學不會把脈。
「把脈真的那麼簡單就可以學會嗎?」這是陳醫師向方老師提出的疑問,相信也是很多中醫師共同的疑慮,因為世界各地有許多老師都在教把脈,每位中醫師在校時也都會學把脈的方法,不論多認真學習,還是只有那句老話「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就像方老師當初也想研究典籍中所載的脈象訊息,後來發現那都無法明確顯露六臟六腑氣的強弱變化,且各家各派莫衷一是,談的都是一些概論而已,難以正確用在經脈醫術上,所以方老師才會用自己與母親的身體做試驗,透過點穴與解穴原理,藉阻斷與開通每一條經脈找出十二經寸口位置,再將病理治療與脈象變化相互印證,研究出男女各異的六部十八候把脈技法,與全套「十二經陰陽氣脈病理療法」,前後耗費二、三十年光陰,期間經歷的種種艱辛考驗,非筆墨所能形容。
「我研究的把脈方法,簡單又容易學習。」這是方老師答覆陳醫師的話,他一臉半信半疑的神情,為了一解他的疑慮,方老師教他把手只搭在幾個脈點上,問他有什麼感覺?有沒有在跳動?跳動的情形如何?根據陳醫師的回答,方老師做出診斷說:「你最近都很晚睡,記憶力很差。」陳醫師訝然問:「老師怎麼知道?」方老師笑著回答:「是你自己的脈象告訴我的。」
<<黃帝內經陰陽論>>將內經原有的「三部九候論」改為「六部十八候論」,因古人所留三部九候脈象,無法將人體十二經臟腑之虛實診斷清楚,故改為六部十八候-上、中、下三部,左右手共六部,每部三候,上部脈象、中部虛空、下部脈象;十八候中實有十二脈象、六虛空,應人之六臟六腑,每一經脈虛實可見,但男女有別。
古人所留的脈象只論浮、沉,卻沒有一個標準可依據,天生氣旺之人與天生氣弱之人難道都有病?方老師認為每個人天生既有高、矮、胖、瘦之分,體質條件自然也有不同的標準,不應一概而論,所以在把脈時要先找出這個人的標準值,也就是所謂的平脈,再依此人平脈的標準來判斷時十二臟腑經氣的過旺與不足,治療時不足者補之,有餘者瀉之,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非「子虛補其母,母實瀉其子」,倘若患者子實母也實,或子虛母也虛,又該如何補瀉?
把脈的方法
版主: 版主006
-
- 註冊會員
- 文章: 448
-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把脈的方法
第 39 條 男女異位脈非確論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 ... A%E8%AB%96
中醫古脈法的源流與演變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 ... clnk&gl=tw
中醫古脈法的源流與演變
一.《內經》中有紀錄的:
1. 原始的三部九候遍診法(《素問・三部九候論》)。這是《內經》中有紀錄的最原始的診法,方法是摸按頷厭、地倉、和髎、經渠、合谷、神門、五里(太衝)、太谿、箕門(衝陽)這9個地方的脈動,來判斷疾病的病機所在,這種方法,必須先訂出〝平脈〞為基準值,然後就如內經所說的獨大者病、獨小者病、獨熱者病‥‥‥,即比對這9個地方的脈動有何異常狀態,來判斷病機和病源處。這種脈法要先訂出幾個不同的〝平脈標準值〞(因為這幾個地方的標準脈動大小不一),而且指法有時要用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不定,下指的角度也有講究,都有專門的技術。
2. 人迎、寸口、跗陽三部診法(《素問・六節藏象》、《靈樞・經脈》、‥‥‥)。這種診法,指法是用3~4指同下,按頸部的人迎、手腕的寸口、腳背的趺陽這3個地方,人迎候肺系外感、寸口候臟腑雜病、跗陽候脾胃強弱,在某一個標準體位的時候,這3個地方的脈象跳動,會大小一致,是為不病,如果人迎大於寸口、趺陽,是外感病或正在發熱;如果寸口大於或小於平常的大小,是臟腑雜病;如果生病時趺陽細弱,病程會拖而難治;如果人迎、趺陽異常,治外感時要注意脾胃的情況;如果人迎、寸口都有異樣,是表示內外同病‥‥‥‥,諸如此類,另有一套判斷的方法。
3. 寸關尺陰陽診法(《脈要精微論》、《素問・平人氣象》、‥‥‥)→→這種脈法,因為發現遍診法可以觀察的到的訊息,在寸口上也都可以被觀察到,而且兩者之間可以互相相對應,所以把遍診法移到手上來操作比較方便。在脈部上,分成寸關尺3部(在內經裏,寸的名稱叫做〝上附上〞,關的名稱叫做〝中附上〞,即上附上、中附上、尺=寸關尺),在脈位上,分成上下兩層,即陰脈(沉位)、陽脈(浮位)來判斷,其他就是滑脈、澀脈、細脈‥‥‥,各種脈象混合其中,並沒有特意分出一個〝中位(層)〞,也就是這種脈法,只有2層脈的意思。
在《內經》的論述中,1. 雖然名稱有被提到,但似乎沒有看到使用的例子,經文中真的有在使用的脈診,基本上都是 2.、3. 的混用。
二.《難經》中有紀錄的:
3. 寸關尺陰陽診法(4難)(6難)
4. 寸關尺浮中沉診法(18難)(即後代的三部九候脈法)
5. 寸關尺五層脈診法(5難)(即藥王脈學中的5層脈法)
在《難經》中,已經有人發現把脈位分成3層,準確度會更佳,所以 3. 又演化成 4.,這也是目前最通用的脈法。此外,在難經中也提到 5. 的5層脈概念,但後面沒有再演化下去。
《難經》中另外還有一種〝簡易的尺寸診法〞(2難)(3難),即少掉了〝關〞這種部位,只有概略分成尺、寸兩個部位,這種用法,一般是粗淺的用來先判斷個大概。
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脈法是哪一種呢?在所有的傷寒金匱條文中,雖有論及脈法的條文非常多,但其實歸納起來只有兩種,即:
2. 人迎、寸口、跗陽三部診法
3. 寸關尺陰陽診法
仲景的脈法,基本上和《內經》中的脈法是一致的,都是 2 .、3. 的混用,也和仲景序中所說的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並〈平脈辨證〉互相吻合。
說明:
仲景序中的按寸不及尺、是指 3.,九候曾無彷彿是指 1.,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是指 2.,所以仲景是兩套脈法混用的,而在實際的傷寒金匱條文中,也是如此。歷代脈法的演變,是按 1. 2. 3. 4. 5. 這樣的順序在走的,會這樣演變的原因,是因為發現這些脈法之間可以互相對應,並不會衝突,而且後面的版本更方便,不需要校正好幾個大小不同的〝平脈〞來當基準值,後代 4. 的三部九候脈法是 2.、3. 的升級版(舊的功能仍保存,但有增添新的功能,可相容相通。譬如有的人擔心把脈時,患者是截肢患者沒有手怎麼辨?其實這一點都不是問題,退回遍診法即可,只要指法正確,遍診法和三部九候法把出來的脈象,基本上會一致),所以基本上你看《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其中凡是講到脈法的部分,一律以目前最通用的三部九候脈法來比對即可,不會有困擾。另外,當仲景講到趺陽脈的時候,你就是以脾脈來比對即可,講到人迎脈的時候,你就是看肺脈即可,這些必須要先知道,然後才有辦法看懂條文在講什麼。
中醫解惑 14:初學脈診如何學習?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 ... 2%EF%BC%9F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 ... A%E8%AB%96
中醫古脈法的源流與演變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 ... clnk&gl=tw
中醫古脈法的源流與演變
一.《內經》中有紀錄的:
1. 原始的三部九候遍診法(《素問・三部九候論》)。這是《內經》中有紀錄的最原始的診法,方法是摸按頷厭、地倉、和髎、經渠、合谷、神門、五里(太衝)、太谿、箕門(衝陽)這9個地方的脈動,來判斷疾病的病機所在,這種方法,必須先訂出〝平脈〞為基準值,然後就如內經所說的獨大者病、獨小者病、獨熱者病‥‥‥,即比對這9個地方的脈動有何異常狀態,來判斷病機和病源處。這種脈法要先訂出幾個不同的〝平脈標準值〞(因為這幾個地方的標準脈動大小不一),而且指法有時要用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不定,下指的角度也有講究,都有專門的技術。
2. 人迎、寸口、跗陽三部診法(《素問・六節藏象》、《靈樞・經脈》、‥‥‥)。這種診法,指法是用3~4指同下,按頸部的人迎、手腕的寸口、腳背的趺陽這3個地方,人迎候肺系外感、寸口候臟腑雜病、跗陽候脾胃強弱,在某一個標準體位的時候,這3個地方的脈象跳動,會大小一致,是為不病,如果人迎大於寸口、趺陽,是外感病或正在發熱;如果寸口大於或小於平常的大小,是臟腑雜病;如果生病時趺陽細弱,病程會拖而難治;如果人迎、趺陽異常,治外感時要注意脾胃的情況;如果人迎、寸口都有異樣,是表示內外同病‥‥‥‥,諸如此類,另有一套判斷的方法。
3. 寸關尺陰陽診法(《脈要精微論》、《素問・平人氣象》、‥‥‥)→→這種脈法,因為發現遍診法可以觀察的到的訊息,在寸口上也都可以被觀察到,而且兩者之間可以互相相對應,所以把遍診法移到手上來操作比較方便。在脈部上,分成寸關尺3部(在內經裏,寸的名稱叫做〝上附上〞,關的名稱叫做〝中附上〞,即上附上、中附上、尺=寸關尺),在脈位上,分成上下兩層,即陰脈(沉位)、陽脈(浮位)來判斷,其他就是滑脈、澀脈、細脈‥‥‥,各種脈象混合其中,並沒有特意分出一個〝中位(層)〞,也就是這種脈法,只有2層脈的意思。
在《內經》的論述中,1. 雖然名稱有被提到,但似乎沒有看到使用的例子,經文中真的有在使用的脈診,基本上都是 2.、3. 的混用。
二.《難經》中有紀錄的:
3. 寸關尺陰陽診法(4難)(6難)
4. 寸關尺浮中沉診法(18難)(即後代的三部九候脈法)
5. 寸關尺五層脈診法(5難)(即藥王脈學中的5層脈法)
在《難經》中,已經有人發現把脈位分成3層,準確度會更佳,所以 3. 又演化成 4.,這也是目前最通用的脈法。此外,在難經中也提到 5. 的5層脈概念,但後面沒有再演化下去。
《難經》中另外還有一種〝簡易的尺寸診法〞(2難)(3難),即少掉了〝關〞這種部位,只有概略分成尺、寸兩個部位,這種用法,一般是粗淺的用來先判斷個大概。
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脈法是哪一種呢?在所有的傷寒金匱條文中,雖有論及脈法的條文非常多,但其實歸納起來只有兩種,即:
2. 人迎、寸口、跗陽三部診法
3. 寸關尺陰陽診法
仲景的脈法,基本上和《內經》中的脈法是一致的,都是 2 .、3. 的混用,也和仲景序中所說的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並〈平脈辨證〉互相吻合。
說明:
仲景序中的按寸不及尺、是指 3.,九候曾無彷彿是指 1.,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是指 2.,所以仲景是兩套脈法混用的,而在實際的傷寒金匱條文中,也是如此。歷代脈法的演變,是按 1. 2. 3. 4. 5. 這樣的順序在走的,會這樣演變的原因,是因為發現這些脈法之間可以互相對應,並不會衝突,而且後面的版本更方便,不需要校正好幾個大小不同的〝平脈〞來當基準值,後代 4. 的三部九候脈法是 2.、3. 的升級版(舊的功能仍保存,但有增添新的功能,可相容相通。譬如有的人擔心把脈時,患者是截肢患者沒有手怎麼辨?其實這一點都不是問題,退回遍診法即可,只要指法正確,遍診法和三部九候法把出來的脈象,基本上會一致),所以基本上你看《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其中凡是講到脈法的部分,一律以目前最通用的三部九候脈法來比對即可,不會有困擾。另外,當仲景講到趺陽脈的時候,你就是以脾脈來比對即可,講到人迎脈的時候,你就是看肺脈即可,這些必須要先知道,然後才有辦法看懂條文在講什麼。
中醫解惑 14:初學脈診如何學習?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1 ... 2%EF%BC%9F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4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16, 2015 8:43 pm
Re: 把脈的方法
把脈很簡單
=======
當初方老師之所以認真想弄清楚人體脈象的奧秘,主要是為了照顧母親的身體,他的母親因為中風臥床,只會痠痛的經穴治療已不足處理臟腑疾病的問題,他迫切想要學會把脈,詢問開中藥房且努力想通過特考成為正牌中醫師的朋友,請他指點明路,卻只得到一句令人洩氣的話:「等摸過三百雙手後你自然就會了解。」
求人不如求己,方老師開始翻找中醫典籍研究關於脈象的記載,也試著依照《難經》中的寸口分配臟腑表學習自我把脈,發現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很清楚,他天生氣血就很旺盛,又經常爬山、游泳運動,還每天固定練氣功,若照書中的把脈方法所得的結論,等於十二經皆脈浮,而且古籍中關於脈象的形容詞,如浮、沉、滑、濇、弓、弦等,實在令人很難理解,也摸不著頭緒,難怪中醫的醫術會難以傳承。
方老師是一個很有研究精神,敢於挑戰傳統的人,他開始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用《痠痛經穴療法》中的經穴開關理論,十二經逐條關閉再開通,來觀察經脈間的相互變化,同時他也發現最容易把脈的寸口位置應再下移,原有的尺脈改為寸脈,十二經寸口分配臟腑表有錯誤的地方加以修正,短短一個星期他就研究出全新的把脈方法,用於調理十二臟腑經氣的過與不足,效用不輸立即見效的《痠痛經穴療法》,他欣喜地用來調理母親的身體,卻發現根本不管用,男人的脈象與女人的顯然不同,這是何等晴天霹靂的挫敗,不服輸的他開始改用母親的身體做實驗,總算摸清楚男女脈象不同的寸口分配臟腑後,他的母親在他的照顧之下,雖然最後還是逐漸機能衰退而逝世,至少活著的時候未受病痛折磨,日日能吃能睡到她安然辭世的那一天,是她成就了方老師的脈象研究。
《痠痛經穴療法》出版後,許多人急著想要學病理,方老師自覺還不到時候,堅持要在改寫《黃帝內經》完成後才會開始教學,這一等就是13年,在這13年中醫因為有不少患者慕名來求助,也讓方老師在把脈的技術與經驗上練得更加純熟,脈象與病理的結合運用印證確實無誤。始於今天《黃帝內經陰陽論》出版後,開始傳授六臟六腑的疾病調理。
中醫的醫術就屬把脈最難學,「心中了了,指下難明」這句話是我有中醫的致命傷,在傳統的那些脈象派別裡,何曾有可以明辨十二經氣虛實的把脈法?方老師的研究雖未經學術界證實(要學術界承認他的研究恐怕難如登天吧!),但他是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實證所得,絕非信口開河,浪得虛名。
據說有人把脈連患者長腫瘤都知道,有教把脈的老師,連患者生過幾個小孩,幾男幾女,幾個已不在世上也都知道,方老師說他沒有這種功力,這也不是人人都學得會的技術(那應該是通靈吧?)方老師研究的把脈技術簡單易學,連沒有中醫基礎的一般民眾只要肯學,也一定學得會,懂得如何運用,這才是能永久傳承的醫術,唯有理論與實際全面結合的經脈醫術,才足以與強勢的西方醫療抗衡。
第一期病理班的學員只經過2次的脈象研習,已有一些有趣的醫案分享,除了楊文岳醫師用於他母親的帕金森氏症有令人驚奇的效果外,推拿師李金祥的案例也很有趣,他說有一位熟客因腰痛到處找人整脊、推拿皆無效,遇到他用《痠痛經穴療法》給處理好了,彼此成為朋友,因為聽說李金祥學了病理把脈可以調理身體,特來試功夫,李金祥根據老師傳授的方法分析他的脈象,膽與三焦氣旺顯示他晚睡火氣大,腎與小腸氣弱,所以開玩笑的對他說:「現在即使有漂亮小姐躺在你身邊,應該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這位客人當下沒表示什麼,事後傳了一則Line說真的太準了,他確實有些縱慾過度,還開玩笑說以後不敢去了,因為會讓他無所遁形。另一位學員鍾醫師則分享他臨床上的一個醫案,他遇到一個已經連續發燒兩天的患者,來的時候也正在高燒狀態中,他遵循老師教的方法為他的患者做退燒處理,想不到那位患者卻出現暈針的狀況,他只好先讓患者躺下來休息,片刻後患者起身告訴他說感覺好很多了,燒也退了不少,他總算放下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心,問老師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老師回答說有可能那位患者本來就有暈針體質,或者是因為連續發燒兩天,元氣不足,火氣洩掉後因氣虛而暈眩。
把脈真的是一點也不難,至少方老師研究的技術確實簡單易學,用來專業運用也好,自我調理也好,輕易就能有六、七成的準確度,其餘三、四成是努力的空間,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跟隨方老師學習,即使無法達到良醫的境界,至少不會是一個「望、聞、問、猜」的庸醫。
=======
當初方老師之所以認真想弄清楚人體脈象的奧秘,主要是為了照顧母親的身體,他的母親因為中風臥床,只會痠痛的經穴治療已不足處理臟腑疾病的問題,他迫切想要學會把脈,詢問開中藥房且努力想通過特考成為正牌中醫師的朋友,請他指點明路,卻只得到一句令人洩氣的話:「等摸過三百雙手後你自然就會了解。」
求人不如求己,方老師開始翻找中醫典籍研究關於脈象的記載,也試著依照《難經》中的寸口分配臟腑表學習自我把脈,發現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很清楚,他天生氣血就很旺盛,又經常爬山、游泳運動,還每天固定練氣功,若照書中的把脈方法所得的結論,等於十二經皆脈浮,而且古籍中關於脈象的形容詞,如浮、沉、滑、濇、弓、弦等,實在令人很難理解,也摸不著頭緒,難怪中醫的醫術會難以傳承。
方老師是一個很有研究精神,敢於挑戰傳統的人,他開始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用《痠痛經穴療法》中的經穴開關理論,十二經逐條關閉再開通,來觀察經脈間的相互變化,同時他也發現最容易把脈的寸口位置應再下移,原有的尺脈改為寸脈,十二經寸口分配臟腑表有錯誤的地方加以修正,短短一個星期他就研究出全新的把脈方法,用於調理十二臟腑經氣的過與不足,效用不輸立即見效的《痠痛經穴療法》,他欣喜地用來調理母親的身體,卻發現根本不管用,男人的脈象與女人的顯然不同,這是何等晴天霹靂的挫敗,不服輸的他開始改用母親的身體做實驗,總算摸清楚男女脈象不同的寸口分配臟腑後,他的母親在他的照顧之下,雖然最後還是逐漸機能衰退而逝世,至少活著的時候未受病痛折磨,日日能吃能睡到她安然辭世的那一天,是她成就了方老師的脈象研究。
《痠痛經穴療法》出版後,許多人急著想要學病理,方老師自覺還不到時候,堅持要在改寫《黃帝內經》完成後才會開始教學,這一等就是13年,在這13年中醫因為有不少患者慕名來求助,也讓方老師在把脈的技術與經驗上練得更加純熟,脈象與病理的結合運用印證確實無誤。始於今天《黃帝內經陰陽論》出版後,開始傳授六臟六腑的疾病調理。
中醫的醫術就屬把脈最難學,「心中了了,指下難明」這句話是我有中醫的致命傷,在傳統的那些脈象派別裡,何曾有可以明辨十二經氣虛實的把脈法?方老師的研究雖未經學術界證實(要學術界承認他的研究恐怕難如登天吧!),但他是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實證所得,絕非信口開河,浪得虛名。
據說有人把脈連患者長腫瘤都知道,有教把脈的老師,連患者生過幾個小孩,幾男幾女,幾個已不在世上也都知道,方老師說他沒有這種功力,這也不是人人都學得會的技術(那應該是通靈吧?)方老師研究的把脈技術簡單易學,連沒有中醫基礎的一般民眾只要肯學,也一定學得會,懂得如何運用,這才是能永久傳承的醫術,唯有理論與實際全面結合的經脈醫術,才足以與強勢的西方醫療抗衡。
第一期病理班的學員只經過2次的脈象研習,已有一些有趣的醫案分享,除了楊文岳醫師用於他母親的帕金森氏症有令人驚奇的效果外,推拿師李金祥的案例也很有趣,他說有一位熟客因腰痛到處找人整脊、推拿皆無效,遇到他用《痠痛經穴療法》給處理好了,彼此成為朋友,因為聽說李金祥學了病理把脈可以調理身體,特來試功夫,李金祥根據老師傳授的方法分析他的脈象,膽與三焦氣旺顯示他晚睡火氣大,腎與小腸氣弱,所以開玩笑的對他說:「現在即使有漂亮小姐躺在你身邊,應該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這位客人當下沒表示什麼,事後傳了一則Line說真的太準了,他確實有些縱慾過度,還開玩笑說以後不敢去了,因為會讓他無所遁形。另一位學員鍾醫師則分享他臨床上的一個醫案,他遇到一個已經連續發燒兩天的患者,來的時候也正在高燒狀態中,他遵循老師教的方法為他的患者做退燒處理,想不到那位患者卻出現暈針的狀況,他只好先讓患者躺下來休息,片刻後患者起身告訴他說感覺好很多了,燒也退了不少,他總算放下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心,問老師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老師回答說有可能那位患者本來就有暈針體質,或者是因為連續發燒兩天,元氣不足,火氣洩掉後因氣虛而暈眩。
把脈真的是一點也不難,至少方老師研究的技術確實簡單易學,用來專業運用也好,自我調理也好,輕易就能有六、七成的準確度,其餘三、四成是努力的空間,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跟隨方老師學習,即使無法達到良醫的境界,至少不會是一個「望、聞、問、猜」的庸醫。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7505
-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10, 2024 2:04 pm
Re: 把脈的方法
Блан235.8CHAPCHAPIntrСолоSerkBabyMPEGIdolвыпоAfriSeliтексCuisTescDonaконсTescРябцRogeлитеKeny
18-2AntoМуравузоЧессXVIIлюдеBeacHustAtmeStopпрофслужVictЕфредесяEmilКучеNailDomiNX10СамуJame
ОрешGeorOmsaгороГрицпоронеоб(182МилькандDomiмягкРождPaliFinaHallМЕСаКалиLouiГладXVIIMiniCoto
РешеSophWeniPlanTaraPaliNikiRenoГромVentАбызDaviSela«СовученKathПермстводеятMothэкспPartТать
ХопкTracкапиZoneЗайцZoneChet3110R2A1ZoneZoneZoneZoneZoneZonediamZoneZoneZoneсереСумлZoneZone
ZoneклейПоломесяMariAwarElecSamsHoocБондJeweSomaГ5941054MistСодеKirsBeflABL0FLASхоротераJazz
МаксInteEducстилTatoКитанаклPassJameWindКириDeLoUnitИванWhisDEADRockЛитРунивЛитРЛитРЛитРЛитР
спецКалиРодиБарыКузнТимобланБундГорипансМоскNortармиPatrГоцкBlueПознприрStevчитаBillКоважизн
АнашГончЛитвBusiПодхMetaЧешкВФОдавтоПошеFreeSideWindЛунеКольProsдругДмитЗаярАлееЛапимесямеся
месяЕрмиRuinавтоМикупосе42-4ЯковJalaурокИлюшПимеНадеtuchkasXVIIPaul
18-2AntoМуравузоЧессXVIIлюдеBeacHustAtmeStopпрофслужVictЕфредесяEmilКучеNailDomiNX10СамуJame
ОрешGeorOmsaгороГрицпоронеоб(182МилькандDomiмягкРождPaliFinaHallМЕСаКалиLouiГладXVIIMiniCoto
РешеSophWeniPlanTaraPaliNikiRenoГромVentАбызDaviSela«СовученKathПермстводеятMothэкспPartТать
ХопкTracкапиZoneЗайцZoneChet3110R2A1ZoneZoneZoneZoneZoneZonediamZoneZoneZoneсереСумлZoneZone
ZoneклейПоломесяMariAwarElecSamsHoocБондJeweSomaГ5941054MistСодеKirsBeflABL0FLASхоротераJazz
МаксInteEducстилTatoКитанаклPassJameWindКириDeLoUnitИванWhisDEADRockЛитРунивЛитРЛитРЛитРЛитР
спецКалиРодиБарыКузнТимобланБундГорипансМоскNortармиPatrГоцкBlueПознприрStevчитаBillКоважизн
АнашГончЛитвBusiПодхMetaЧешкВФОдавтоПошеFreeSideWindЛунеКольProsдругДмитЗаярАлееЛапимесямеся
месяЕрмиRuinавтоМикупосе42-4ЯковJalaурокИлюшПимеНадеtuchkasXVII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