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規劃,國際醫療服務中心終於在2013年底正式啟動。醫療產業國際化是台灣產業轉型最具發展潛力的亮點,我們有國際級的醫事專業人員,有快速增長的大陸市場,有全世界最有效率的醫療服務系統;相較於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鄰近國家,台灣的醫療產業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深具成為亞洲第一的潛力。
但是從過去兩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論是政府、醫學中心或是媒體,對於醫療產業國際化的推動,卻存在畏首畏尾的心態,明明可以跨大步向前衝刺,卻自我設限,寧願裹著小腳緩步前進。這種謹小慎微的心態,深植在台灣官員與業界領袖的腦海中,表面上似乎可以確保政策穩健推動,實際上失去商機,甚至在國際競爭中被速度更快的後進國超越。一盤原本可以大勝的棋局,因為過度謹慎而落敗,是台灣推動醫療服務產業國際化最大的危機。
最近國內出現對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的疑慮,有擔心以營利為目的的國際醫療中心,會破壞既有的醫療體系,因為台灣以公立醫院與財團法人醫院為主體,「收健保」與「收美金」的系統如果相互競爭,那麼醫生與醫院將會大量流入利潤較高的營利體系,排擠健保的服務品質。部分媒體甚至將國際醫療中心與醫療崩壞連結,認為推動國際醫療中心,會使得目前護士人員過勞、醫生不願承受高風險醫療的問題更加惡化。又或者認為推動醫療服務的公司化,會導致醫事行為商業化。特別是公司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目標,與現有財團法人的架構不符合,兩個系統互相衝擊,將會造成台灣醫療架構的重大挑戰。
事實上,台灣醫療水準不管在人才、資本、服務品質及管理上,都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醫療產業雖然有強烈的「在地性格」,每個國家的醫療政策導致各國醫療產業的架構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是由於經濟發展的高原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老化,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各國醫療產業的「國內市場」早就面臨飽和無法成長,甚至資源逐年衰退的困境。相對上,仍然在快速成長的國際醫療市場,早已成為各國醫療產業發展的兵家必爭之地,只有能夠在國際醫療市場取得勝利的醫療體系,才能獲得制高點,才能不斷吸引新的人才、資金與資源,成為最終的贏家。
部分媒體所據以反對國際醫療中心的醫療崩壞危機,真正的病灶正在台灣醫療產業多年來故步自封、只剩健保一個買家所造成。護理人員的過勞,高危險科別吸引不到醫生,原因就是在健保體系下「報酬與風險不對等」,以及待業護士數量龐大所造成。實際上台灣目前醫師不缺,部分醫師人力短缺是科別及地理分佈等結構性的問題。其他的醫事人力也相當足夠,牙醫師、藥師、復健師、放射師、醫檢師、職能治療師都呈現過剩,護理人員有超過十萬大軍在待業。如果能夠為這些醫事人員創造新的成長舞台,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就業機會,那麼台灣的醫療體系不只不會崩壞,還會更加茁壯,醫事人員的報酬,才能在新的商機創造出來之後獲得實質的提升。
事實上,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各國,都投入龐大的資源,在爭搶醫療服務國際化的大餅。其中最積極的是中國大陸,大陸在2007年全國的衛生總費用為1.15兆元人民幣,到2011年已經倍增到2.41兆元人民幣,總數兩萬多家各等級的醫院,在政府與民間的投入下不斷興建新式醫院大樓、採購新設備。
大陸醫療體系的快速擴張,對台灣造成強大的壓力。在巨額的資金投入硬體建設後,接下來大陸內部高度的競爭,很可能會重演當年金融業的模式,先以高薪挖角台灣的人才,吸收台灣的經驗後自我發展。台灣的醫療體系無法在大陸發展,人才也面臨用過即丟的窘境,最終坐困寶島,整體產業失去國際競爭力。
我們認為,國際醫療市場是亞洲各國都重視的兵家必爭之地,而醫療是台灣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我們必須「自己作莊」,還要打「團體戰」,將人才、技術、資本、管理與法規,全面整合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平台。一定要謹記過去金融人才被大陸挖角、單點突破,最終台灣人財兩失的教訓。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實際上肩負了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責大任,我們寄望政府與業者以更積極的態度,由國際化的策略高度來推動。面對強勁的國際競爭壓力,醫療產業不進則退,強力推動國際醫療中心的壯大,台灣的醫療產業有成為亞洲第一的實力,機不可失,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
社論-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不能畏首畏尾
版主: 版主021
- newshine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36303
-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4, 2010 10:52 am
社論-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不能畏首畏尾
社論-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不能畏首畏尾
- hjh
- 院長級
- 文章: 18720
-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 來自: Taiwan Formosa
Re: 社論-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不能畏首畏尾
只要不偷渡陸陸
Welcom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