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都有名醫,再加上電視媒體介紹後,也有神醫。名醫神醫的稱呼,不一定是被稱呼者自願自覺,但一定是媒體所以愛的頭銜用語。
名醫有很多種,神醫是其中一種。人也有很多種,名人是一種。但人不會是神,神人神醫一定都是人。
我所就讀的大學,是有很多名醫前輩的醫學院。許許多多台灣的什麼什麼之父,在那裡誕生。配合著舊建築內陳列的黑白照片,復古眼鏡盯著傳統反光式顯微鏡的照片,典型在夙昔。常常讓囫圇吞棗畢業的我,為自己在學期間,學業的怠惰,感到反省和慚愧。雖然如此,我卻對求學期間師長常提到的小故事記憶特別深刻。
兩個人得了絕症,醫師說只剩十年的生命。十年後,其中一個死了,另一個活了,為什麼?
死了的那個,因為相信自己必死,所以就放棄醫療,努力生活,十年後果然死了。活的那個還是維持對醫療的關注,結果第九年時發明了特效藥,所以他的病治好了。
這個故事的意義是:醫生的說明對病患有重大的影響。但醫療有無限的可能,可能是無限的希望,也可能是悲劇。(重要是還是要常常回來看病,增加業績!這是我加的,嘻)
然後,我學到醫療的謙卑:We care patients, not cure patients. For patients cure themselves.
所有的醫療都是失敗的,因為人最終還是死亡。
多年後,我想起醫學院的老師們,各個學養豐富,教學旁徵博引。在當時那個環境,願意留在醫學院和公立醫院的老師們,是相對比較不重視“金錢收入”的。而是以學術興趣和生活安定為優先考量。說白點,有些就是“重名不重利”,有些就是認為“名立,利自來”的想法。不過醫療本來就是一個利潤豐富的行業,唯一的最大成本是風險。在十年醫師買一條街的年代,月入五十萬就算史懷哲。相對於現在的許多醫師面有菜色,還是請各位大佬們不要再高談道德醫德!對於自己的過往風華,暗爽在心內就好了。
記得一位開刀房資深小姐懷念那些年在台大的日子,忘年會時親一下大老就送紅包一個,裡面兩萬元。
進入臨床後,才發現,開刀不苦,照顧病人的身,心才苦。畢竟不是那種“沒事,吃藥就好!“的醫師,我發現門診的情況是:沒病的看最久!何故?因為慮病而來的“病人”,要說服他問題不在於病,在於生活習慣和工作過量等因素,很難在門診緊迫的時間完成。其次,這些人常要求各式各樣精密的檢查,讓健保下的我們很為難:腰痛要做MRI,腳扭到也要MRI,頭痛要CT。。。。不配合,就堵你一句:你確定不會有問題?
所有的醫師都知道,當你的住院病人超過十幾床,你很難記得清楚每一床發生什麼事!主要的病症,術後的小問題,查房時往往要靠助理提醒!Thank God!,我有一些細心的好助理,讓我查房不致跌股,所以我常說醫療是個團隊啊!
當神醫報導出來時,我常想,為什麼那些名醫老師們不大張旗鼓的出來廣告?
多年後,我瞭解,要真心照顧病人,心一下就滿了,裝不下,哪還廣告啊!
名醫。神醫
版主: 版主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