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chienchun
V1
V1
文章: 1979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12, 2011 11:19 pm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chienchun »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3月1日 下午1:32

健保局今年對醫療支出面提出新的管理計畫,考慮從「部分負擔」下手,對於輕症急診、慢箋領藥以及高就診次數者,研議加重部分負擔,不過執行方式以及提高的額度,健保局表示會提到健保會去討論,目前沒有時程表。


健保局今1日舉行18周年局慶,局長黃三桂表示,加計補充保費的二代健保今年元旦上路,1月份估計可收到15億元補充保費,至2月底前已入帳6億元,來源主要是利息、租金以及雇主的補充保費,由於尚有半個月的繳納寬限期,他認為目前收到的費用符合預期。
為了讓健保費更有效運用,黃三桂也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這項計畫有3大族群,分別是輕症看急診、不必要的慢箋領藥以及高就診次數者。

/>▲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右)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攝影/張雅雯)


目前醫學中心急診的部分負擔是450元,黃三桂表示,統計顯示約2成的急診患者,屬於檢傷分類第4、5級輕症者,也就是把急診當門診用,是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拋出提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來節制輕症患者的不當使用。
至於持慢性連續處方箋領藥者,現制是2個月以上的慢箋,領藥可免部分負擔,健保局主秘蔡淑鈴表示,慢箋便利病情穩定控制的患者不用頻繁看診,未來希望這些受益者,也比照一般領藥者付部分負擔;目前依規定藥品部分負擔為藥費的20%、金額上限為200元。
蔡淑鈴說明,2個月以上的慢箋免部分負擔,確實曾造成不必要的處方,比如有患者明明只需要吃1個月的藥物,卻為了免部分負擔、且認為藥品多拿沒有關係,於是請醫師開慢箋,這也是剩藥過多的原因之一。
常常逛醫院的高診次就醫者,蔡淑鈴指出已針對年就診超過百次者進行輔導,然而仍有人持續逛醫院,於是擬透過加重部分負擔來管理。
其實,醫界過去就曾提議,提高急診部分負擔以制衡輕症患者擠來急診,但也曾遭質疑,民眾真能判斷自己是急症還是輕症?提高部分負擔就能讓急診不壅塞?至於持慢箋領藥多是三高患者,影響人數眾多。面對可能的爭議,健保局強調,這項部分負擔的調整案,執行方式以及金額,還須送健保會討論、凝聚各方意見。
http://tw.news.yahoo.com/%E8%BC%95%E7%9 ... 10735.html
iht
R2
R2
文章: 208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17, 2009 9:36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iht »

chienchun 寫:醫界過去就曾提議,提高急診部分負擔以制衡輕症患者擠來急診,但也曾遭質疑,民眾真能判斷自己是急症還是輕症?提高部分負擔就能讓急診不壅塞?

民眾來看檢傷就會知道是第幾級
自己再決定要不要改掛門診或等到明天早上看門診就好了

提高部分負擔就能讓急診不壅塞?
當然能,以前沒健保的時候急診有塞過嗎?
頭像
truelovecoco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3814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24, 2006 1:03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truelovecoco »

真正施行了再來說嘴
不然都只是空包彈
頭像
smallant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7067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10, 2008 5:50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smallant »

truelovecoco 寫:真正施行了再來說嘴
不然都只是空包彈

超級大正解
頭像
cwhung
V3
V3
文章: 3104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7:59 pm
來自: 翻臉如翻書的賤寶島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cwhung »

G8局收不到補充保費
到最後,一定是找醫界剝皮

"擬提高部分負擔",只是煙幕彈
不信,你等著看吧
後藤新平的名言︰「台灣人民特性︰貪財,怕死,愛面子。」
鬼島醫師的感言︰「健保刁民特性︰貪財,怕死,不要臉。」
 
頭像
newshin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6303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4, 2010 10:52 a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newshine »

最好是全部都提高部分負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345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image »

newshine 寫:最好是全部都提高部分負擔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1

不要讓醫師做壞人

而且 前三級花的急診費是後面的倍數 多1.200自負比例還是低很多的
e42166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999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09, 2007 10:29 a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e42166 »

chienchun 寫: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3月1日 下午1:32

健保局今年對醫療支出面提出新的管理計畫,考慮從「部分負擔」下手,對於輕症急診、慢箋領藥以及高就診次數者,研議加重部分負擔,不過執行方式以及提高的額度,健保局表示會提到健保會去討論,目前沒有時程表。


健保局今1日舉行18周年局慶,局長黃三桂表示,加計補充保費的二代健保今年元旦上路,1月份估計可收到15億元補充保費,至2月底前已入帳6億元,來源主要是利息、租金以及雇主的補充保費,由於尚有半個月的繳納寬限期,他認為目前收到的費用符合預期。
為了讓健保費更有效運用,黃三桂也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這項計畫有3大族群,分別是輕症看急診、不必要的慢箋領藥以及高就診次數者。

/>▲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右)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攝影/張雅雯)


目前醫學中心急診的部分負擔是450元,黃三桂表示,統計顯示約2成的急診患者,屬於檢傷分類第4、5級輕症者,也就是把急診當門診用,是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拋出提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來節制輕症患者的不當使用。
至於持慢性連續處方箋領藥者,現制是2個月以上的慢箋,領藥可免部分負擔,健保局主秘蔡淑鈴表示,慢箋便利病情穩定控制的患者不用頻繁看診,未來希望這些受益者,也比照一般領藥者付部分負擔;目前依規定藥品部分負擔為藥費的20%、金額上限為200元。
蔡淑鈴說明,2個月以上的慢箋免部分負擔,確實曾造成不必要的處方,比如有患者明明只需要吃1個月的藥物,卻為了免部分負擔、且認為藥品多拿沒有關係,於是請醫師開慢箋,這也是剩藥過多的原因之一。
常常逛醫院的高診次就醫者,蔡淑鈴指出已針對年就診超過百次者進行輔導,然而仍有人持續逛醫院,於是擬透過加重部分負擔來管理。
其實,醫界過去就曾提議,提高急診部分負擔以制衡輕症患者擠來急診,但也曾遭質疑,民眾真能判斷自己是急症還是輕症?提高部分負擔就能讓急診不壅塞?至於持慢箋領藥多是三高患者,影響人數眾多。面對可能的爭議,健保局強調,這項部分負擔的調整案,執行方式以及金額,還須送健保會討論、凝聚各方意見。
http://tw.news.yahoo.com/%E8%BC%95%E7%9 ... 10735.html


搞來搞去都是醫師的錯 最後還是醫師買單
(爽) (爽) (爽)
本人金北目非醫師,發言純屬北七虛構不實言論,非論壇立場
dtemer92
CR
CR
文章: 820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1, 2009 8:33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dtemer92 »

提高急診輕症負擔,"曾遭質疑,民眾真能判斷自己是急症還是輕症?"

應該是說,基本上輕症需要的醫療支出本來就比較低
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有辦法負擔,
不會有看感冒沒健保就會傾家盪產的程度

所以
若掛急診,有限度地給付,有程度的提高自付額
其實也是把需要的健保公共資源挪做更需要的使用

應當支持
頭像
虎克
V4
V4
文章: 4606
註冊時間: 週三 7月 05, 2006 6:44 pm
來自: 海盜窩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虎克 »

chienchun 寫: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右)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攝影/張雅雯)


目前醫學中心急診的部分負擔是450元,黃三桂表示,統計顯示約2成的急診患者,屬於檢傷分類第4、5級輕症者,也就是把急診當門診用,是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拋出提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來節制輕症患者的不當使用。
至於持慢性連續處方箋領藥者,現制是2個月以上的慢箋,領藥可免部分負擔,健保局主秘蔡淑鈴表示,慢箋便利病情穩定控制的患者不用頻繁看診,未來希望這些受益者,也比照一般領藥者付部分負擔;目前依規定藥品部分負擔為藥費的20%、金額上限為200元。
蔡淑鈴說明,2個月以上的慢箋免部分負擔,確實曾造成不必要的處方,比如有患者明明只需要吃1個月的藥物,卻為了免部分負擔、且認為藥品多拿沒有關係,於是請醫師開慢箋,這也是剩藥過多的原因之一。
常常逛醫院的高診次就醫者,蔡淑鈴指出已針對年就診超過百次者進行輔導,然而仍有人持續逛醫院,於是擬透過加重部分負擔來管理。

事實上,真的很多病人會如此要求,連不符合慢簽的病人也要求比照辦理。
醫師為了不得罪病人,也樂於開連簽。
我覺得慢簽也收取藥費部分分擔完全合理,那有慢簽就不必收的道理?
圖檔
Nicholas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746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Nicholas »

虎克 寫:
chienchun 寫: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右)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攝影/張雅雯)


目前醫學中心急診的部分負擔是450元,黃三桂表示,統計顯示約2成的急診患者,屬於檢傷分類第4、5級輕症者,也就是把急診當門診用,是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拋出提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來節制輕症患者的不當使用。
至於持慢性連續處方箋領藥者,現制是2個月以上的慢箋,領藥可免部分負擔,健保局主秘蔡淑鈴表示,慢箋便利病情穩定控制的患者不用頻繁看診,未來希望這些受益者,也比照一般領藥者付部分負擔;目前依規定藥品部分負擔為藥費的20%、金額上限為200元。
蔡淑鈴說明,2個月以上的慢箋免部分負擔,確實曾造成不必要的處方,比如有患者明明只需要吃1個月的藥物,卻為了免部分負擔、且認為藥品多拿沒有關係,於是請醫師開慢箋,這也是剩藥過多的原因之一。
常常逛醫院的高診次就醫者,蔡淑鈴指出已針對年就診超過百次者進行輔導,然而仍有人持續逛醫院,於是擬透過加重部分負擔來管理。

事實上,真的很多病人會如此要求,連不符合慢簽的病人也要求比照辦理。
醫師為了不得罪病人,也樂於開連簽。
我覺得慢簽也收取藥費部分分擔完全合理,那有慢簽就不必收的道理?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345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image »

虎克 寫:
chienchun 寫: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 健保局局長黃三桂(右)宣布,今年醫療支出面有12項重大管理計畫,其中以「研議加重不當醫療利用者的部分負擔」最受矚目。(攝影/張雅雯)


目前醫學中心急診的部分負擔是450元,黃三桂表示,統計顯示約2成的急診患者,屬於檢傷分類第4、5級輕症者,也就是把急診當門診用,是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拋出提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來節制輕症患者的不當使用。
至於持慢性連續處方箋領藥者,現制是2個月以上的慢箋,領藥可免部分負擔,健保局主秘蔡淑鈴表示,慢箋便利病情穩定控制的患者不用頻繁看診,未來希望這些受益者,也比照一般領藥者付部分負擔;目前依規定藥品部分負擔為藥費的20%、金額上限為200元。
蔡淑鈴說明,2個月以上的慢箋免部分負擔,確實曾造成不必要的處方,比如有患者明明只需要吃1個月的藥物,卻為了免部分負擔、且認為藥品多拿沒有關係,於是請醫師開慢箋,這也是剩藥過多的原因之一。
常常逛醫院的高診次就醫者,蔡淑鈴指出已針對年就診超過百次者進行輔導,然而仍有人持續逛醫院,於是擬透過加重部分負擔來管理。

事實上,真的很多病人會如此要求,連不符合慢簽的病人也要求比照辦理。
醫師為了不得罪病人,也樂於開連簽。
我覺得慢簽也收取藥費部分分擔完全合理,那有慢簽就不必收的道理?

+1 (GOODJOB)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8720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hjh »

虎克 寫:事實上,真的很多病人會如此要求,連不符合慢簽的病人也要求比照辦理。
醫師為了不得罪病人,也樂於開連簽。
我覺得慢簽也收取藥費部分分擔完全合理,那有慢簽就不必收的道理?

據說目的是要鼓勵病人不要掛號 讓健保省下診察費
Alex-LYY
CR
CR
文章: 81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5, 2008 4:44 pm

Re: 輕症急診3大族群 擬提高部分負擔

文章 Alex-LYY »

慢簽應收藥品部份負擔,但可一次領3個月(藥品部份負擔200ㄨ3)就可減少許多浪費!否則現在許多慢簽亂象(不需開立的要求開立,不同醫療院所重複領取,藥品遺失,提早吃完,)就無從改善!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