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 個人的解讀是:
1. 醫護人力不足是因為嚴格管制數量
2. 因為有其他行業可以選擇, 這樣的管制不應該 ?
3. 各大學等高等教育人浮於事, 所以醫護教育應比照辦理 ?
4. 萬一培養的人力太多, "退一步想,如同法學教育正推廣,各行各業都應有法律人才一般,部分培育出來的準醫護人員流到其他相關行業中,雖增加社會成本,對全體社會,也未必都沒有幫助。"
張耀懋 寫: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025054.shtml
聯合筆記/醫護人力海嘯來了 【聯合報╱張耀懋】
國內醫界出現四大科皆空危機,又再加白衣天使不再以穿白衣為榮,國內醫療市場面臨的無異於一場人力海嘯。
醫護人力的平衡,牽涉到人力供給與需求,原因盤根錯節。全世界醫護人力的培養成本高等因素,向來都是嚴格管制的計畫人力;也就是說,即令有學校要投入資源,廣開醫學系、護理系培育儲備醫護人力,也會被打回票。
以目前國內各大學的醫學系學生為例,總額就是一年一千三百名,近年即令有新學校醫學系加入,不是總額增加,而是扣掉其他學校的名額,轉給新學校。一年一千三百名的醫學生名額已維持十幾年了,稍早前是一千兩百名。換句話說,台灣已有約卅年醫學生的供給額,一直維持在一千二、三百名左右。
試想,這廿、卅年間,台灣社會的變化有多大,醫療市場的變化,除了民眾的基本醫療外,過去也從未考量過會有這麼龐大的醫療美容市場,它像黑洞般地大量吸引醫師投身,更遑論大陸市場向台灣醫師招手。
同樣地,過去的規畫中,也未認真考量保險業、空服業等行業,會成為醫療護理業的競爭行業,誘導白衣天使帶著執照轉行。
台灣的就業自由與權利,原本就保障醫護人員自由選擇執業的空間,而社會多元化與多重選擇性,本就會助長醫護人員流向其他行業。
退一步想,如同法學教育正推廣,各行各業都應有法律人才一般,部分培育出來的準醫護人員流到其他相關行業中,雖增加社會成本,對全體社會,也未必都沒有幫助。
各大學等高等教育人浮於事,但面對國內醫護人力海嘯,廿、卅年前訂下的人力標準,似乎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2012/04/1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