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外新人對台灣醫療業的一些看法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8, 2010 11:32 am
一、前言
過去十幾年來 我是從事VC(創投)工作的
追逐『明日之星』是我的主要生活步調
隨著時代的推進 產業的快速變革
這些年來 追逐的明星產業依序為
IC設計 電子關鍵零組件 線上遊戲 通路連鎖
替代能源 民生消費品……一直到目前的生技
其實
早在十幾年前從傳產轉戰VC業時
『生技』就已經是被列為明日之星了
只是
『醫院』 大多為財團法人組織
『新藥』 幾乎是國際大廠的禁臠
台灣VC能參與的
大概就屬週邊的『溫度計』『輪椅』『HIS』『醫材代理 租賃』
實在與『生技』的主流沾不上邊啊!
直到這兩年 台灣醫療業受到內外交迫的影響
相關法令不斷的推陳出新 一切都變了!!
二、『健保』
關於『健保』
論壇裡已有眾多論述 局外人實在欠缺角色多言
但若以財務觀點來說
台灣的『健保』就好比是一家在亂局中的牛皮公司
既然『開源』窒礙難行 只好著力於『節流』
於是 總額制 論人計酬制 評鑑制...
在瞭解 適應 因應之後
接著 長照法又要上場了
好像非搞到均貧才能彰顯主事者的特殊價值
用上市公司來比較
如果CEO提昇淨利的方式是(減薪+裁員)
那絕對是短多長空呀
這種鳥事 業內罵歸罵 但日子還是要過
CFO的建議是
由公會聘請專業律師與會計師(必須是高手級)
以科學數據及專業論述強力參與法令的制(修)定
三、『醫療法』修正案
>台灣醫療體系將出現重大變革,行政院會昨(2010/2/25)日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
>未來專辦國際醫療業務的私立醫療機構,得以公司方式設立並發行股票。
......
>這項開放措施對現有醫療體系最大的變革,是允許醫院直接以公司名義登記成立,
>並允許符合資格的醫院公開上市,這些做法將醫院直接推入資本市場。
經搜尋論壇相關貼文
雖有這個主題 但似乎論述不多
就我個人觀點
與健保相關法令相比
這個部分 影響會更大
簡單說
這條法令的通過 等於是國內外財團資金可以名正言順進入醫療體系
並進而影響台灣醫療業的發展
有空看看『盛弘』(興櫃#8403)及『KY馬光』(興櫃#4139)
http://emerging.yuanta.com.tw/
一家是西醫的敏盛集團 一家是境外中醫的馬光保健控股
這兩家都已在資本市場潛伏多時 並即將掛牌上櫃
醫療業的資本運作(股票上市交易 併購同業 托辣斯經營…)
勢必快速改變台灣醫療業的現有面貌
而且 這幾乎是擋不住的趨勢
只能儘快適應 才是上策
四、結語
最近 經常與一個教學醫院的高層互動
很難想像他是一個實戰經驗豐富的醫學博士
因為 從他口中說出的
盡是BEP(損益兩平點) PE(本益比) valuation(評價) PR(公關)
以上
是論壇業外新人的一些看法
若有失言 敬請見諒並不吝指教
過去十幾年來 我是從事VC(創投)工作的
追逐『明日之星』是我的主要生活步調
隨著時代的推進 產業的快速變革
這些年來 追逐的明星產業依序為
IC設計 電子關鍵零組件 線上遊戲 通路連鎖
替代能源 民生消費品……一直到目前的生技
其實
早在十幾年前從傳產轉戰VC業時
『生技』就已經是被列為明日之星了
只是
『醫院』 大多為財團法人組織
『新藥』 幾乎是國際大廠的禁臠
台灣VC能參與的
大概就屬週邊的『溫度計』『輪椅』『HIS』『醫材代理 租賃』
實在與『生技』的主流沾不上邊啊!
直到這兩年 台灣醫療業受到內外交迫的影響
相關法令不斷的推陳出新 一切都變了!!
二、『健保』
關於『健保』
論壇裡已有眾多論述 局外人實在欠缺角色多言
但若以財務觀點來說
台灣的『健保』就好比是一家在亂局中的牛皮公司
既然『開源』窒礙難行 只好著力於『節流』
於是 總額制 論人計酬制 評鑑制...
在瞭解 適應 因應之後
接著 長照法又要上場了
好像非搞到均貧才能彰顯主事者的特殊價值
用上市公司來比較
如果CEO提昇淨利的方式是(減薪+裁員)
那絕對是短多長空呀
這種鳥事 業內罵歸罵 但日子還是要過
CFO的建議是
由公會聘請專業律師與會計師(必須是高手級)
以科學數據及專業論述強力參與法令的制(修)定
三、『醫療法』修正案
>台灣醫療體系將出現重大變革,行政院會昨(2010/2/25)日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
>未來專辦國際醫療業務的私立醫療機構,得以公司方式設立並發行股票。
......
>這項開放措施對現有醫療體系最大的變革,是允許醫院直接以公司名義登記成立,
>並允許符合資格的醫院公開上市,這些做法將醫院直接推入資本市場。
經搜尋論壇相關貼文
雖有這個主題 但似乎論述不多
就我個人觀點
與健保相關法令相比
這個部分 影響會更大
簡單說
這條法令的通過 等於是國內外財團資金可以名正言順進入醫療體系
並進而影響台灣醫療業的發展
有空看看『盛弘』(興櫃#8403)及『KY馬光』(興櫃#4139)
http://emerging.yuanta.com.tw/
一家是西醫的敏盛集團 一家是境外中醫的馬光保健控股
這兩家都已在資本市場潛伏多時 並即將掛牌上櫃
醫療業的資本運作(股票上市交易 併購同業 托辣斯經營…)
勢必快速改變台灣醫療業的現有面貌
而且 這幾乎是擋不住的趨勢
只能儘快適應 才是上策
四、結語
最近 經常與一個教學醫院的高層互動
很難想像他是一個實戰經驗豐富的醫學博士
因為 從他口中說出的
盡是BEP(損益兩平點) PE(本益比) valuation(評價) PR(公關)
以上
是論壇業外新人的一些看法
若有失言 敬請見諒並不吝指教